對于司法
區塊鏈的效果,也有持牌消費
金融公司向記者表達了觀望態度。
中郵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公司主流目標客群相比傳統商業銀行適度下沉。為滿足更廣大客群的消費金融需求,業務呈現客戶數量多、筆均金額低的特征。“消費金融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均不能自行發行銀行卡,放款及還款需通過銀行、銀聯等支付清算機構。因此,消費金融公司從客戶申請、授信審批、客戶確認貸款、生成電子合同、放款至客戶指定銀行卡全流程,涉及環節多,后續法院訴訟、網絡仲裁等需提供相應的證據鏈。除公司自行提供的證據材料、銀行或支付結算機構提供的放款證明外,一般還需證明全流程數據的真實性。”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采取的模式是,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許可設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機構開展合作,為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業務提供全流程電子存證服務,立案時提供電子存證報告以證明全流程數據的真實未篡改。“這也是當前常見的模式,其優勢在于適應面廣,可在符合管轄權規定的多家法院或仲裁委開展訴訟或仲裁服務。不足之處在于,初期需要與法院及仲裁委溝通確認電子存證報告的有效性,具體立案時復核每個案件對應的電子存證報告需要時間。”
該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注意到了由法院(如廣州互聯網法院、
杭州互聯網法院等)主導創立司法區塊鏈體系的新模式。“據了解,這種模式下線上貸款全流程數據都具有不可篡改、唯一的數據標簽,法院立案時可通過系統快速高效地進行復核確認,效率高;但司法區塊鏈尚處于試點期,少數試點法院之間數據不兼容,法院與仲裁委之間數據也不兼容,并不通用。考慮到公司作為全國展業的消費金融公司,所以暫未接入某個司法區塊鏈,現階段仍主要通過專業的第三方電子認證服務機構進行電子存證。”
同時,上述負責人也不掩飾他們對新興技術的期待:對于司法區塊鏈,消費金融業務與法院主導的司法區塊鏈結合,在逾期還款糾紛提交法院立案時,消費金融公司可直接授權法院上鏈獲取業務全流程的資料,有效簡化證據資料提交流程,確保證據資料真實性,提高證據鏈效力及證據資料復核效率,實現快速立案、高效審理。“通過該技術實現資料提交與對接,有望進一步加大實現對個人信息的有效保護力度。”
前述行業內部人士亦坦言,經過前期探索,各方搭建的司法區塊鏈已經開始發揮作用。金融機構、技術公司與法院系統司法區塊鏈上互通的諸多實踐案例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接下來需要關注的,應該是在支持不同鏈之間的跨鏈接入,繼續爭取在實現價值流通上的更大突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