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困難是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2014年,為了養活團隊,也為了在行業里找到立足點,李明選擇以量化交易為創業方向。他們是行業內最早做量化理財的團隊之一。量化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套利、搬磚。
當時很多用戶的數字資產都存放在錢包或者交易平臺,李明就想能否讓用戶的數字資產增值,類似幣生幣、錢生錢。
說做就做,他去找了一些做得比較早的做對沖的平臺,聯系了兩三家,就直接把他們的平臺和工具都買下來了。
通過反復研究這些平臺賺錢的套路,李明也找到了一些好的工具和策略,于是就開始自己寫(程序)后來成立了自己的量化平臺。李明研發的量化交易系統和策略,可以做到年化超過120%。
到目前為止,他們為超過10萬的用戶服務過量化理財,幫用戶賺了六七千萬的人民幣。
2014—2015是
幣圈的寒冬,而量化交易平臺卻一直賺錢,基金規模最高的時候接近1到2個億的人民幣,讓李明的團隊熬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