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看到機會的不只有上述“新玩家”,互聯網巨頭們的布局則要早得更多。
甲子光年《Web3.0概念下的場景生態簡析》報告顯示,海內外廠商對Web3.0的布局大多始于游戲和交互層(如可穿戴設備等)這兩個賽道。
號稱“元宇宙第一股”的游戲平臺Roblox, 早在2010年就開始推出其Roblox Studio的開發引擎和自己的貨幣體系;谷歌、Microsoft也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開始布局Web3.0。其中,谷歌在2012年推出可穿戴眼鏡Google Glass,Microsoft則在2013年收購了游戲《我的世界》的開發商Mojang。
國內方面,騰訊和阿里均屬于較早布局的玩家。其中,騰訊從游戲生態鏈投資,阿里則選擇了從交互層入手。
IT桔子數據,2012年,騰訊以3.3億美元收購Epic Games已發行股本48.4%的股份。資料顯示,后者是一家美國VR游戲開發商。阿里則在2016年領投了可穿戴設備技術公司Magic Leap于的C輪高達8.27億美元的融資。同年3月,阿里首次對外透露公司的VR戰略,并宣布成立VR實驗室GM Lab,并在稍晚的11月推出淘寶VR購物產品Buy+。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趙曉馬告訴燃財經,信息技術往往首先通過娛樂來觸達普通人。而Web3.0所包括的一系列新技術比如AR/VR、
區塊鏈、虛擬人偶等,偏重的都是虛擬化的全新體驗。這是大部分廠商對于Web3.0領域的探索始于游戲和交互設備的兩個主要原因。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