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個不同層級的分析框架里面,我們剛剛已經聊過了layer 1。layer 1就是這樣一條一條的這些
區塊鏈項目。再往下一層,那就是layer0。layer0就是
區塊鏈項目的底層協議。如果我們沿著layer 1往上走一層,就是layer2。layer2這個詞最近非常火熱,因為在layer2上面發展的這些生態和項目,在過去一年多的這個時間里面是非常的火爆,整個發展是非常的迅速,所以獲得的關注也是非常的多。
那我們怎么去理解呢?其實在當下這個環境下面,行業里面對于layer2定義。比較多的還是集中在這些基礎的區塊鏈項目可拓展性的延展。把在原來layer 1 上面的很多交易,移出這條原來公鏈,并且把它挪到其他鏈下,讓這些交易在layer 1 這一層級以外去運行之后再回到layer 1。這些能挪下鏈的項目,我們就把它統稱為叫layer 2。layer 2項目現在主要還是圍繞
以太坊這個當下最成熟的生態去打造的。它主要分為幾個方向,我大概給大家比較寬泛的去羅列一下,主要分為rollup、狀態通道stay channel 、plasma這三個。rollup 可以細分為optimistic rollup、ZKroll up,主要就這么幾個方向。有的時候會結合不同的這種技術共同的去使用。
我們看到的很多項目,包括sailor、arbitron、optimism 等等的這些為了以太坊公鏈去做擴容的這些項目,都是屬于layer 2 。談到layer 2,大家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側鏈。側鏈它算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存在,它其實也是將layer1 這些交易嘗試去挪到鏈下。但是這個側鏈它相對于其他layer 2 的這些項目而言,它又比較特別,因為策更加獨立的,就更像自己是一條獨立的區塊鏈。因為需要這些策略,它需要有自己的共識機制,它也需要有自己的這些節點去維護它的安全性,也是由自己的這個架構設計來決定的,而不像其他我們現存現在看到的這些layer2的主流項目,其實主要還是依托于主鏈的安全性的。
最后稍微總結一下,我們現在常規討論的不同層級里面,layer0這一層,它主要的指的是這些每一條區塊鏈,它們的底層的這些協議。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理解波卡這個中繼鏈就是layer 0,他其實主要是底層協議,通過這些底層協議建設而來的區塊鏈就是layer 1(我們現在常見的這些公鏈,基本都是屬于layer 1)。
項目在layer1的這些公鏈之上,會建設自己的生態,去打造自己的相關的這些應用,這些應用是屬于layer 1的。當layer 1的公鏈無法滿足應用的某些要求,開發者將layer 1的某些交易挪到其他鏈下進行,這些允許鏈下交易的應用就是layer 2了。在layer 1網絡和layer 2網絡之間,還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有爭議的概念,就是策略。它既有點像layer 1的這些區塊鏈,但是它同時也跟layer 2很多的功能是共通的。它是為了將layer 1網絡的這些交易去挪到layer 1網絡以外而服務的使命,但是他又無法完全離開layer 1來實現。
隨著layer 1項目的日益發展,對于layer 2 的這個需求,也會越來越多,以這樣的方式來減緩一層網絡這條公鏈的交處理交易的壓力和降低整個網絡的手續費,來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