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對未來元宇宙領域的理論研究,應重點研究范式轉移以及新范式背后的邏輯。姜奇平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一方面,理論要來源于實踐,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經驗,不能空想;另一方面,理論要走在實踐前面,指導實踐,引導發現新實踐。
短期來看,雖然元宇宙概念目前受到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但這一產業尚處于雛形階段,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公眾、產業和市場都亟須回歸理性,避免出現資本投機與資本泡沫。
沈陽提出,標準的元宇宙構建步驟包括數字孿生、虛擬原生、虛實共生和虛實聯動四個階段。必須看到,元宇宙發展也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和技術風險。
沈陽認為,長期來看,如果元宇宙真的成為人類生活依賴的環境,那么其穩定性將是首要問題。應對算力壓力、降低計算成本、保障服務器的穩定性,將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另外,虛實聯動的經濟體系使經濟風險更難以預測,沉迷上癮、社會疏離、倫理失序、隱私保護等也可能催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對于未來的元宇宙發展一定要未雨綢繆,及時引導規劃。
“元宇宙概念是對互聯網未來發展的一個期待和描述,將對未來社會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對待這一新興事物,我們應報以更多的包容態度。”張洪忠談到,不能用今天的思想來思考未來的生活,元宇宙既然已經出現,面對它未來有可能出現的顛覆性影響和挑戰,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研究和應對。當前,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學科間的深度交叉研究,突破傳統學科領域,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互聯網和整個世界邁向數字化、虛擬化的進程會不斷前進,哪怕只是緩慢前進,這種趨勢也是客觀存在的。張誠認為,當下的元宇宙還未真正出現顛覆性產品和商業模式。我們認識到元宇宙的不完美,并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它,耐心等待其孕育發展,畢竟這個領域值得長期看好,但短期內仍要保持理性和審慎。
皇甫曉濤建議,學術界要加強對元宇宙科學原理的闡釋、科學本質的揭示。加強對元宇宙在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中的研究,在人類知識文明創新體系中構建宇類文明,激活、重塑、創新中華文明。通過應用場景創新原理闡發“元宇宙學”學術話語體系,從復雜性科學基礎理論與科學哲學學術理論、學科話語體系,到文化基因傳承、科學重塑秩序的內容生產符號及圖像權力、媒介話語的文化創新與價值重塑,完成從人類全文明復興到全人類共同價值創新的元宇宙學學術理論性研究新突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