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
物聯網研究所、中國信通院“智能+”學院舉辦的2022年學術交流年會成功舉辦。年會聚焦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星火 鏈網”
區塊鏈基礎設施兩大技術專題,發布了20個主題報告。下面,讓我們進入第十五期的知識分享。
本期分享嘉賓
張鈺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從事區塊鏈、新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研究,參與編制《區塊鏈基礎設施研究報告(2021年)》、《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標準化白皮書》、《工業互聯網標識行業應用指南(汽車)》、《智能制造導論》等多項報告和專著。
分享主題
區塊鏈對算力設施的需求與影響
專家精彩觀點
隨著挖礦算力不斷提升,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是,挖礦活動能耗和
碳排放量較強,影響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加大電力安全保供壓力; 二是,本身受疫情以及地緣政治影響,芯片短缺問題嚴重,而隨著
加密貨幣市場率創新高,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電子產品供需緊張; 三是,虛擬貨幣擾亂
金融秩序,國內以虛擬貨幣形式從國內交易流出到國外交易所的資金達到283億美元。 在這樣一個多元復雜的背景下開展算力技術研究,一方面是通過分析區塊鏈算力產業鏈有效應對算力芯片斷供風險; 另一方面,探索區塊鏈、算力融合化部署方式,推進
區塊鏈技術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方面的價值。
公鏈礦圈主要由礦機生產、挖礦和交易三個環節構成,并圍繞此三個環節逐漸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產業鏈條。其中,上游以芯片制造和封裝為主,中游以礦機生廠商為主,下游主要為礦池,云算力提供商及交易所為主。與公鏈不同,針對
聯盟鏈高并發場景問題,主要進行硬件化改造,通過提高共識和交易驗證效率來提升聯盟鏈整體性能,螞蟻、趣鏈等企業都提出了軟硬件一體機系統。
可信上鏈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通過加固終端安全和處理速度可以解決區塊鏈最后一公里可信上鏈問題,目前國內已經形成由芯片廠商、模組廠商以及區塊鏈企業聯合制造終端上鏈芯片的產業鏈,其中紫光展銳、廣和通(300638)率先發力,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相互作用完美契合數據流通需求。眾所周知區塊鏈透明和可追溯性意味著數據公開,但是業務往往涉及商業機密,通過對企業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挖掘企業核心機密,針對區塊鏈隱私泄露問題通常引入隱私計算來滿足多元化的業務需求;另一方面,隱私計算面臨數據共享流程缺乏安全性校驗,參與者身份及數據缺乏驗證的挑戰,而區塊鏈可以提升身份及密鑰管理的安全性和靈活性,解決數據共享參與者身份及數據可信問題。
后續還將繼續推動三個工作,一是依托“星火 鏈網”基礎設施,搭建區塊鏈算力監測平臺,助力碳中和碳達峰;二是復用“星火 鏈網”基礎設施超級節點,構建算力實驗節點,推動數據流通;三是編制“星火 鏈網”―區塊鏈+隱私計算技術與應用研究報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在推進標識解析、“星火 鏈網”兩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了大量前瞻性研究探索,并根據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完善,發布了《工業互聯網標識行業應用指南》、《區塊鏈基礎設施藍皮書》等一批研究報告,組織制定技術標準80余項,申請發明專利85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三十余篇。為促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與區塊鏈關鍵技術發展,推動基礎設施規模化應用,賦能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實踐落地,我們將持續推進成果發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