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
區塊鏈上的虛擬貨幣,可以和現在社會里的貨幣結構一一對應。現在的貨幣結構有M0、M1、M2、M3等等,在最底層上面可以不斷建立衍生品。
我認為像
比特幣這樣的區塊鏈,因為對應于黃金,對應于一個最最普適的價值,也就是M0的貨幣,相當于說,在這個系統下,世界上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人都可以形成交易。如果你我已經相識了十年,并不是兩個互不相識的人,那么我們可以用M1進行交易。
我覺得閃電網絡就符合這類性質,我們兩個人進行交易,互相之間有一定的信任,但還是需要信任機制來加強。我們簽約后,把一些貨幣抵押在比特幣、區塊鏈上,之后的每一筆交易,定期(如每過一個月)到區塊鏈上去公示一次就可以了。整個虛擬貨幣的發展,必然會像現在世界貨幣的發展一樣,在M0,或者是比特幣,或者是更加綠色的比特幣上面,可以建立閃電網絡,也會有預測市場。
我們現在的
金融產品里,有一個是期貨。期貨就是對未來的預測,但現在期貨都要通過法院才能夠真正為我們做擔保,而我們使用了區塊鏈以后,可以讓全世界的網民為我們作證。
所有這些網絡的系統,彼此之間互相幫助,來使它變得更加有效,但是現在的計費系統還不是很有效,我給你提供了一些帶寬,卻沒有得到足夠的回報。有了區塊鏈之后,可以做到非常公正并且比較精確的記錄,這樣的話,整個網絡的運轉就會越來越有效。我有一個預言,我們從4G的時代走到5G的時代,再走到6G的時代,其中必然會有網絡的運轉在里面。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大統一時代
整個區塊鏈時代,我認為最需要集大成的人才。區塊鏈中,底層是數學,上層是法律,再上層是經濟行為。
關于區塊鏈我想到幾個口號。如果談起法律的話,有一句話:“Code is Law”,原碼就是法律。Code本來就有法典、法規的意思。而今天的世界,這個Code有了一個新的意義:電腦的編程,碼農的碼。現在碼農成為了大法官。
我最喜歡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我個人擁有這本書1723年出版的第一版。用數學的原理理解了所有的自然科學,這就是牛頓的偉大。
社會科學一直找不到根本的數學原理,可能的確是不容易找到,因為很多經濟行為建筑在人的不理性上。到了區塊鏈的時代,最根本的經濟行為,就是信任的機制,建立在數學之上。
我們可以想像到整個經濟秩序都會被改變,整個生產關系都會被改變,但是它的核心是要有一個基石,就是數學原理。
我看到一個新的時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大統一。我今天報告的風格,也是用自然科學的語言和自然科學的類比來理解區塊鏈這個新生事物、這個新的時代。一旦有了數學,我們必然可以總結出來一個永恒不變的規律,使得我們的經濟系統更加有效,使得我們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能夠達到大統一的境界。
部分現場問答
Q:您現在覺得
加密貨幣當中最不安全的地方是哪里呢?
A:是人為的熵,大家寫程序的時候犯的錯。本來寫一個程序倒無所謂,但現在跟很多貨幣有關的話,是非常非常危險的,當然慢慢也會產生一些市場,自動地去堵這個風險。Formal verification能夠自動檢測智能合約是不是你想描寫的那樣,這里面的數學是非常奇妙的,就是我剛才講的數學邏輯。
Q:在區塊鏈里面,時間的因素怎么和熵結合起來?
A: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今天大家聽我的演講,可能會問這么一個問題,好像用物理學的理解方法幫助我們理解了區塊鏈,但是能不能反過來,看懂了區塊鏈,會不會對物理的根本概念有重大的影響?我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有可能的,核心就是大家對時間的概念。
當年從亞里士多德到牛頓,認為時間就是天給的,沒有什么好討論的。愛因斯坦說,時間這個概念是到底你怎么測時間,而且在不同點測的時間也不一樣。他用光速不變的原理,發現時間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參照系里面,測出來的時間完全不一樣。
時間再深一層的核心就是因果關系。在區塊鏈里面,要解決的就是因果關系,因為最核心的就是交易到底哪個先發生、哪個后發生,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其實到了比較隨機的系統里面,時間不是非常好定義,所以在某種意義下,區塊鏈就是給出了一個時間的定義,或者是更精準的來講,是給出了一個因果關系的定義。
而這個定義,往往跟物理世界可能是違背的。比如說我跟他發生一個交易,是先發生,但是我們的網絡節點非常慢,你跟他交易發生的更晚,但是網絡結點非常快,一下全世界就知道了。在區塊鏈里面,時間不一定跟物理世界的時間是一樣的。但是在一個隨機的系統里面,要達到時間的共識,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所以這個可能是物理學最最被忽略的一個問題,要達到因果關系的共識,可能一定要燒掉一些熵。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