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4日,央行發布的文件明確叫停了代幣發行融資——也就是
ico禁令。這種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
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行為,在國內被明令禁止。
現在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這些標榜著“
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依舊非常火爆,同時也有很多的交易所外遷出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交易所數量的下降,和ICO一樣,交易所的數量也在增加,不僅如此,功能也有了新變化。
代幣交易所外遷,數量功能均增加
在
北京朝陽區的一座寫字樓里,鄭皓升正在和他的團隊緊張地忙碌,經過了近一年的籌備,他們投資的交易所馬上就要上線了。
虛擬貨幣投資者鄭皓升說,注冊地在加拿大,是由加拿大華裔的一些投資機構和他們那邊的人做的,我們前期會上一些主流的幣,基本上所有的主流幣我們都會上。
鄭皓升說,去年12月底,他投資的加拿大籍團隊,在當地獲得了成立虛擬貨幣交易所需要的資質。在去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出臺禁止代幣發行融資和交易平臺業務之后,國內的20多家交易所紛紛外遷,而像鄭皓生這樣投資新開境外交易所的人也不在少數。
國家互聯網
金融專委會區塊鏈研究室主任 毛洪亮表示,還新上線了一批,由中國人主導運營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也得有20、30家。
記者了解到,在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很多交易所還新增了一項功能,場外交易。
所謂場外交易,就是交易所只為投資者提供一個買賣雙方的信息發布平臺,讓國內的投資者能夠用人民幣購買到虛擬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李虹含介紹, 像一些群主、一些互聯網大咖,他們充當擔保人的角色,然后線下我給你人民幣,然后你把虛擬貨幣再轉給我。
記者發現:通過場外交易,國內投資者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行轉賬等多種支付方式,都能輕松地用人民幣買賣各種虛擬貨幣。
專家表示:交易所之所以推出這個新功能,就是為了繞開監管,吸引國內投資者入場,而這樣的交易,更不公開透明。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毛洪亮表示,56家交易平臺是目前監測到支持人民幣和
數字貨幣做場外交易的平臺數量,其中大概90%都是在9月份之后新上線的平臺。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劉曉蕾表示,九四禁令之前,場外交易才是場內交易的萬分之一,因為場內不讓交易了,很多交易轉到場外,大概達到5%左右。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