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需要企業支持。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8日,
成都在業/存續狀態的
區塊鏈相關企業共有1935家。
如何了解這1935家企業十余年來的變化?《鏈新》先將其按照注冊時間進行梳理,發現注冊時間十年以上的企業僅89家(如
四川比特大陸區塊鏈科技公司、四川長城軟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0年內注冊的企業僅有166家(如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而近五年注冊成立的公司則高達1680家,且呈現越演越烈的趨勢。
(圖表數據來源于企查查,財經·鏈新制圖)(圖表數據來源于企查查,財經·鏈新制圖)
從上表中可見,在“十三五“之后,成都的區域價值和政策、人才方面的推動開始逐步顯現,且在2019年全國區塊鏈相關企業數量稍顯回落之時,依舊保持著強勁增長。
在1935家企業中,注冊資金超過5000萬的有170家。整體來看,成都區塊鏈的產業發展自2010至今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來源于24家注冊時間早于2010年的綜合型企業,這其中包括電子科技大學天賦協同創新中心、西南石油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國民用
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四川中電啟明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這些企業雖然聲名赫赫、注冊時間早,但其與區塊鏈之間的早期聯系只有一兩個相關專利申請維系著,并不深入。《鏈新》發現, 這類企業多是利于自身領域的科技優勢擁有的
區塊鏈技術相關專利,比如成都大學“基于區塊鏈的醫聯體收費及醫保智能合約系統”。這樣的專利顯然并非專攻區塊鏈技術的專利,這是區塊鏈技術發展早期的特質。
從2010年開始,一直到2017年,以四川興中誠信服務有限公司、西江(成都)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的31家企業,組成了成都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第二階段。這部分公司雖然還是以專利關聯為主,但已經出現了大區塊鏈公司在成都投資建設相關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分公司、子公司的苗頭,同時企業與區塊鏈之間的聯系,也從簡單的技術、專利連接,向區塊鏈標簽、經營范圍(區塊鏈技術相關軟件和服務)連接擴張。
區塊鏈產業的擴張,不僅體現在從技術到經營范圍,還體現在數量和質量的雙重發展上。
自2018年至今,成都進入發展區塊鏈的蓬勃期,注冊資金超5000萬的企業數量遠超過去,達到115家相關企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國開天府(成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
而這個階段注冊的公司體現出的生命軌跡,則表現出大比例經營范圍相關的特質。不僅大多數企業都以區塊鏈相關軟件和服務為經營范圍,或為數字
金融、實業科技等與區塊鏈結合度較高的科技企業,甚至還出現了類似成都交子區塊鏈產業創業中心有限公司這樣的鏈圈上游引導型企業。
如今,電子政務、區塊鏈安全、金融和工業互聯網領域是目前成都區塊鏈目前以及未來發展的四大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都該如何進一步拓展區塊鏈產業領域?
《鏈新》翻看相關政策,結合大數據分析結果以及斯雪明等業內知名人士的公開發言,歸納出發展的核心——自主可控的區塊鏈技術平臺。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
江西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大區塊鏈自主核心技術創新力度的建議,其中明確表示了區塊鏈技術對于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意義,并且提及中國區塊鏈的領先優勢主要體現在應用領域方便,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核心專利方面仍有不足。
“相當一部分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容易被人卡脖子、使絆子甚至是釜底抽薪,從長遠來看形成較大的風險隱患,不利于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因此,孔發龍建議,中國應集中力量發展國產自主可控的區塊鏈技術平臺,全力爭取發展主動權,堅持政產學研用合作,從根基上提升中區塊鏈技術自主創新的能力。
自主可控的區塊鏈技術平臺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產品,是中國的努力方向,當然,在成都這樣尤其注重應用場景開拓,堅持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的地方來說,這也是其最應努力的方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