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SourceForge網站上出現了
區塊鏈的應用案例-
比特幣系統的開源軟件,發布人叫中本聰,一周后,中本聰大約挖掘了100萬個比特幣,并贈送10個給密碼學專家哈爾·芬尼,達成比特幣市場的第一筆交易。自此,比特幣蓬勃發展,有關區塊鏈的技術研究也呈現井噴之勢。
直到2015年,中國內地才出現了“區塊鏈”的商標注冊以及相關專利技術、軟件著作權注冊,而位處西南的
成都搭上區塊鏈這條線則要更晚。
2016年4月21日,
四川大學遞交了第一份專利申請“一種基于區塊鏈多因子交叉驗證的虛擬貨幣交易驗證方法”,成為成都的
區塊鏈技術研究第一步。
這一年,也是區塊鏈在中國開始爆發式增長的一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信息規劃》,第一次將區塊鏈納入新技術范疇并作前沿布局。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全國區塊鏈企業注冊量逐年增長,截至2016年共計2206家,平均年增長率44.19%。而自“十三五”信息規劃,國家將“區塊鏈”納入政策發展方向后,其增長率再次提高,2018累計年區塊鏈企業注冊量共1.2萬家,同比增長185%。2019年稍有回落后,2020年注冊量再次強勢走高,共計2.49萬家,同比增長128%。
就地域分布而言,截至2021年11月8日,四川共計有2340家區塊鏈相關企業,位列全國第九,連
廣東省(排名第一,3.24萬家)的零頭都不到,從城市分布來看,成都甚至排不進全國前十。
不過,在2020年的商務部《關于引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的通知》中,成都力壓廣、滬、杭、渝等“前輩”,與
深圳、
蘇州、
雄安新區一起并列為四大
數字貨幣試點。
斯雪明曾這樣概括成都的優勢:“成都電子政務信息化基礎好,且有國內網絡安全方面的國家隊,又是西南地區的
金融中心,基于以上的原因,成都發展區塊鏈可以與電子政務、區塊鏈安全、金融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結合,發揮更好的作用。”
在去年年底的雙創博覽會中,成都首次公布包括政務服務、城市治理、智慧教育、指揮醫療、金融服務、跨境貿易在內的9個應用場景,以及包含郫都區人民檢察院案件查詢系統、高新區人民法院簡案快執系統等在內的30個
區塊鏈應用項目集體亮相,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成都區塊鏈技術落實基層、結合實際應用的特質。
人才培養方面,成都也有涉及。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為國內第一家開設區塊鏈本科課程的高校,而同樣位于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也在區塊鏈技術研究方面建樹頗多,尤其是電子科技大學還是四川省區塊鏈協會會員,是《四川省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的主要編寫單位之一,去年還與西南財經大學聯合推出培養“區塊鏈+金融”人才計劃,進一步為成都區塊鏈建設輸送專業對口的新型人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