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于
區塊鏈的發展正兩方面推進:一方面,出臺政策引導,持續加強對區塊鏈的扶持力度,為區塊鏈行業發展指明道路;另一方面,國家監管部門重拳整治
幣圈生態,規范引導行業發展。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區塊鏈被列為“十四五”規劃的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同時也勾勒出區塊鏈“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平臺應用提供能量、監管保駕護航”的三大發展新藍圖。
“這標志著
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將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發揮愈發關鍵的作用,并將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于佳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后,各地政府也紛紛發布“十四五”規劃相關的地方政策,區塊鏈成為其中的熱詞。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超30個省市結合當地特色、發展情況提出發展區塊鏈技術的具體內容。如海南重點強調在
金融領域的應用,提出培育打造“區塊鏈+金融”產業集群,打造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貿易策源地、數字金融創新地。
工信部、網信辦聯合發布的區塊鏈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國內區塊鏈產業的發展路徑與方向,尤其是明確了區塊鏈行業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30年,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在重點任務領域,強調在打造現代產業鏈上,培育一批區塊鏈名品、名企、名園。“區塊鏈名品、名企、名園的培育實際上就是在發展未來中國特色的產業鏈生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宇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區塊鏈名品的打造可以產生示范帶動效應,便于推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區塊鏈名企可以向世界傳遞中國的區塊鏈產業發展理念和發展特色;支持建立區塊鏈名園除了能夠在企業集聚下優化人才、政策、資本等的配置,也可以方便實施區塊鏈產業內的監管沙盒。
近日,中央網信辦會同中央宣傳部等18部門和單位組織開展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行動,聯合印發《關于組織申報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到2023年底,在實體經濟、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金融科技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塊鏈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和做法經驗。
“《通知》對于區塊鏈產業的創新和融合發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于佳寧稱,具體來說,一是將利于完善區塊鏈本身的技術體系,推動區塊鏈行業的技術創新,并將快速推進區塊鏈的標準化,加快自主可控技術研發;二是將打造一大批區塊鏈產業應用典型案例,加速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三是將促進區塊鏈與
人工智能、大數據、
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加速融合,推動數字經濟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監管方面。9月份,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新規整治“虛擬幣炒作”,明確了虛擬幣相關業務為“非法金融活動”,加強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監測預警。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等十一部門聯合發文,整治虛擬幣“挖礦”,加強虛擬幣“挖礦”活動上下游全產業鏈監管,嚴禁新增虛擬幣“挖礦”項目,加快存量項目有序退出。近日,國家發改委就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公開征求意見,擬將虛擬幣“挖礦”活動納入淘汰類產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