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上海,一群曾經被認為不入流的玩幣者,逐漸進入這個資本舞臺的中央。他們穿行在各大高檔酒店的會場,布道信仰、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小蟻比特創業營、萬向
區塊鏈、分布式資本、量子鏈、唯鏈、邊界智能、千方基金、維優元界、亦來云……這些都是為他們背書的項目。
他們過去的身份是,實體企業家、微軟高級工程師、傳統
金融人士、中科院博士、券商研究員……更多的共同點是“炒幣者”。
而今他們都有同一個名稱:上海“幣幫”。
2016年7月的外灘上,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肖風宣布,萬向控股已成立一支5000萬美元的VC基金,專投區塊鏈。這算是上海本土第一支布局區塊鏈的基金。
當時,萬向一共投了23家創業公司,其中國內的僅一家。
據企名片數據,萬向區塊鏈迄今一共投資7家區塊鏈公司,赑特數字、原本、秒鈦坊、邊界智能、布沁網絡、魔橙網絡、柑趣網絡,除秒鈦坊外,其余皆位于上海。
而分布式資本則投資了CerChain、唯鏈、布比、網錄科技、BAIC、Scry.info、矩陣金融、矩陣元、原本、Merculet、楓玉科技、秒鈦坊等12家國內區塊鏈公司。其中6家位于上海。
短短兩年內,萬向集團投資的國內區塊鏈公司數量從1變為17家,其中11家位于上海。
隨著
比特幣價格的暴漲和伴生而來的財富神話,大佬們像韭菜一樣冒出來,有人給他們取名:
幣圈老韭菜。
而事實上,他們絕大多數確實是韭菜出身。
“現在上海做區塊鏈的大佬之前大都是炒幣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靠炒幣賺了一筆錢就出來做投資、做項目。”
在更早時候的2015年,“中國
以太坊”NEO發起國內第一個“通證眾籌”時,一天內只募集到最低目標(1400個比特幣)的60.5%。
那時的韭菜是孤獨的,所以大家需要抱團取暖。
NEO達鴻飛、量子鏈帥初、分布式資本沈波、維優元界初夏虎、千方基金張銀海、亦來云韓鋒……在各大項目發布的現場,背后常常出沒他們身影。
比如唯鏈。在被普華永道投資之前,唯鏈先后被優領資本、分布式資本、千方基金等上海本土基金投資,背后是易理華、萬向集團、張銀海等投資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