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頭部交易所確認退出,
北京商報記者在多個公開
論壇中注意到,已有不少用戶反映無法通過繞過應用商城、直接授權的方式下載使用交易所App,但還有部分用戶存在僥幸心理,試圖尋求通過海外賬號、切換海外交易所的方式繼續進行虛擬貨幣交易。
“剛通過一家海外交易所重新進行了身份認證,現在還在等結果,不知道到底能不能用。當前真是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只能做到等待轉機和嘗試新平臺了。”沉浸
幣圈多年的用戶林文(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林文表示,除了在國內開展業務的交易所外,當前海外仍有不少交易所提供交易服務,但具體是否面向中國大陸地區用戶展業、交易環節操作是否便利等尚不明確,尤其是涉及到充值、提現等流程。“現在即便是下載了交易所App,也面臨身份認證等問題。”
10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實際體驗發現,在Apple Store通過切換境外地區賬號的方式,仍然可以下載對應交易所App,但
幣安、
火幣App的注冊頁面,均已不再提供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注冊入口。而
OKex App,用戶通過手機號、身份證認證后即可進行交易。
另有中國大陸地區幣圈用戶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目前幣安平臺仍可正常交易。對此,北京商報記者也向幣安方面進行求證,但未能找到對方聯系方式。而火幣方面,已經開始按照清退規則對部分交易項目作出處理。10月13日,火幣停止了
比特幣、
以太坊的ETP項目交易,用戶持倉被強制收回。
對于當前國內用戶試圖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虛擬貨幣交易這一情況,劉峰指出,國內交易者此舉并沒有多大意義。本次監管方瞄準的是整個幣圈生態,無論是挖礦方、中介交易方,還是鏈下提供交易媒介的相關組織或個人均被納入到整治范疇中。即便換到其他地方,只要在我國大陸范圍內,存在針對人民幣與虛擬貨幣相關的匯兌交易均屬于相關法律整治范疇。
區塊鏈行業觀察者蔣照生同樣強調,在當前各大主要交易所宣布逐步清退國內用戶之際,用戶如果抱有僥幸心理,可能會給國內外的一些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所可乘之機,最終導致個人資產受損。監管方也明確提到,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
金融活動等。
“用戶應該理性看待
加密貨幣交易受限的行動,配合加密貨幣交易所等相關主體的清退行為,在保障個人財產安全的同時,積極響應監管要求。”蔣照生說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