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貨易銀”
物聯網區塊鏈+橡膠倉單平臺利用物聯網解決數據真實來源,利用
區塊鏈技術搭建可信生態,沉淀數據風控模型分析把握風險,在可信數據生態的基礎上疊加倉單交易生態及融資服務,對接
金融機構,解決橡膠貿易商在庫的非標轉平臺標準倉單進行對接金融機構質押,解決貿易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為交易雙方提供通道服務、廣告宣傳及在線交易服務的基礎上,能夠結合產業鏈上下游需求,提供物流、風控模型、技術等增值創新服務。以非標橡膠交易為基礎的平臺拓展的產業互聯網,在突破了資源束縛(產能資源、貿易資源、
供應鏈資源等)后,將呈現更加開放包容的產業業態。這其中既包括基于橡膠交易產品服務的多元化,如智能定價、數據服務等,亦包含基于大宗商品行業特征和交易特征的工業品類延伸,具備向其他大宗商品行業拓展的特性,從而形成延申復制的產業生態。
企業簡介
江蘇眾享金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內外領先的區塊鏈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目前已積累104項軟件著作權以及81項專利(已授權專利31項)。是最早一批加入Hyperledger 開源社區的成員;全球首批五家Hyperledger認證服務提供商之一;工信部《2018 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參編單位;中國供應鏈金融服務
聯盟理事會員;江蘇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員單位;安永復旦2019最具潛力種子企業。多項案例入選福布斯2018中國TOP50、《中國物聯網+供應鏈金融白皮書(2020)》、2020年中國產業區塊鏈創新獎-“優秀案例”、中國通信學會“2020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創新成果”獎項等;產學研方面先后與
南京大學成立區塊鏈聯合實驗室,與東南大學成立區塊鏈聯合創新中心。公司將行業需求與技術方案完美結合,形成獨特的“傳統產業+區塊鏈”解決方案。先后為國內多個領域的首個
區塊鏈項目提供區塊鏈技術服務,包括:金融、政務、供應鏈、海關、電力、
農業、物流、溯源、工控、物聯網等。在國內區塊鏈落地應用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青島舒二金鏈科技公司利用自身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及數字化的風控方案模型,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打造大宗商品非標轉平臺標準倉單,大數據對接金融機構合作賦能企業金融。解決貿易商和生產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監管難,信息孤島等痛點,實現供應鏈貨物管理在港、在途、在庫的可視化、可追蹤、可溯源的數字化監管,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大宗商品交易數字化云監管智慧平臺。
融一數字科技(江蘇)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融一數科”,是一家聚焦產業鏈與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服務的科技型企業。融一數科致力于運用ABCDI(AI、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科技,聚焦產業鏈生態,以業務場景化、場景數字化、數字資產化、資產價值化的實施能力,提供創新型產業鏈數字化與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貨易銀”物聯網區塊鏈+橡膠倉單平臺由江蘇眾享金聯科技有限公司、青島舒二金鏈科技公司與融一數字科技(江蘇)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
案例內容
背景與起因
新冠疫情后,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新形勢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布局,數字經濟將成為十四五規劃中我國最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之一。各級政府都陸續出臺多項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具體舉措,數字經濟已成為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最熱點,數字經濟發展黃金機遇期已經到來,在產業金融領域盡快實現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產業數字金融具有重大戰略價值,11月15日,中國在內的15個RCEP成員國正式簽署協定,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誕生,RCEP將加快我國產業升級的步伐,推動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地位的提升。未來,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將進一步提速。
在疫情下,中國經濟展現極強的韌性,海內外呈現分化趨勢。受需求影響及疫情沖擊,從輪胎行業來看,一些國外輪胎商關閉了部分工廠,但中國行業頭部企業前三季度業績大好,如賽輪凈利同比增長23.4%,
貴州輪胎凈利同比增長375%-513.48%,青島雙星營收預增40%。從現象來看中國橡膠工業未來仍有極大的成長空間,以內循環為主的格局正在形成,中國經濟體量繼續增長,總體持續向好。
天然橡膠樹是于50年代成功引種到中國,國內主要有海南和
云南兩大產區,是國家四大戰略儲備物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全球年產天然橡膠約1400萬噸,90%以上產量來自于東南亞,主要以泰國和印尼為龍頭,近幾年越南產量迅速崛起,產量居于世界第三位,中國居第四位。中國是全球最大天然橡膠消費國, 占全球消費總量約45 % , 約為630萬噸,進口依存度約為8 5 % ,同時也是輪胎出口第一大國。輪胎占天膠消費權重最大, 占7 0 % 以上,至2021年1月23日,青島保稅區橡膠庫存13.55萬噸。青島區外一般貿易庫庫存57.98萬噸,云南庫存18.65萬噸,1月29日上期所庫存周報顯示,RU倉單庫存16.66萬噸。NR倉單庫存5.5118萬噸,其他經不完全統計庫存如
寧波海南
上海天津地區庫存10萬噸左右,國家儲備庫63萬噸,國內現有庫存合計:185萬噸。
天然橡膠因其具有較為優勢的金融屬性,近年來一直受各方資金青睞,作為套利的籌碼在市場大量流通,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每年使用630萬噸橡膠,在橡膠現貨端產生超過萬億人民幣交易金額。目前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注冊倉單可以通過上期所質押期貨保證金,或例如浦發銀行倉單交易平臺進行現貨質押,通過庫存數據可以觀察到,現有庫存有融資渠道的庫存數字僅有22萬噸,除去國家儲備庫內53萬噸,另有100萬噸現貨庫存尚無融資渠道,現貨交易商或融資無門,或通過資金方托盤承受年化8以上的融資成本,而從整個大宗市場來看,據各網站統計,期貨交割品現貨交易量已達40多萬億,同品種非期貨交割品現貨交易額高達800多萬億。
目前,中國尚未全面建成天然橡膠材料自主保障體系,按現有現階段市場價格及規模,超千億現貨交易無法進行標準化操作,在此情況下,現貨貿易商和銀行對橡膠現貨當前狀況和歷史信息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導致現貨貿易商陷入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而傳統金融機構也因自身風控體系的約束,存在看不透、摸不清、不信任的無奈,因為缺乏技術,缺乏數據去深入風險盲區。無法控制風險,銀行就只能將服務局限在主體信用的模式中,這就造成了我國優質龍頭企業銀行搶著貸款,而供應鏈上面的其他中小企業則限于融資難的困境,主體信用模式下無法真正為產業鏈起到“輸血”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橡膠行業供應鏈模塊分割、存在信息孤島,在倉單交易過程中也面臨信息流、貨物流和資金流無法“三流合一”的痛點:
信息流層面,傳統貿易商交易之間存在信息不同步的情況,需求反饋信息回流不暢經常導致需要現場驗貨后方可達成交易;
物流層面,不同倉庫在非標橡膠處理上存在多種方式,沒有統一標準可以衡量;
資金流層面,貿易商交易過程中存在資金壓力,金融支持不穩定。
信息流: 有效信息匹配不透明、需求反饋回流不暢
在現有模式下,非標倉單因其不受背書的特性,橡膠交易過程中買方需要結合倉庫反饋、橡膠現場情況來自行判斷橡膠的歸屬和質量情況,信息流存在多層傳遞和需求反饋信息回流不暢的痛點,因為倉庫分散,品類多樣,貿易具有季節性等特性,現場驗貨帶來了成本提高,效率低下的問題,
對賣方來說,存在交易環節繁復、交易不確定增強、效率低下等痛點,而帶來資金回籠時間加長等問題。對買方而言,存在信息匹配溯源真實性存疑、可能存在對手盤資質鑒別風險、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流程不透明等痛點。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