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近30年來,互聯網技術對世界的影響,我們不妨一起展望一下未來30年。以
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包括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
物聯網等等)將如何改變未來的世界。
在這里我想表達一點個人的看法,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我的看法是:1994年開始的第一次互聯網革命,構建了全球互聯基礎設施,從技術上解決了全球人類信息互通的問題。2009年出現的
區塊鏈技術(及隱私計算技術),正在引發第二次互聯網革命。到2050年(或更早的時間),它將建成全球互信基礎設施,從技術上解決全球人類商業互信的問題。整個“互聯網”將全面升級為“互信網”。
這個基礎設施的主要功能是:讓全世界任何兩個(或多個)陌生人,都能夠瞬間建立充分的商業信任。這種信任不是基于一方對另一方的道德期望,也不是基于傳統的“可信第三方(TTP)”(即中人作保模式),而是基于以分布式算法與程序構建起來巨大網絡。它使得在網絡上作惡變得成本極高,而近乎于不可行。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幾千年來基于TTP的“間接信任”商業模式,并演化出基于“直接信任”的全新商業模式。
回想一下柯達公司的故事:隨著數碼相機的普及,膠卷已經不再被需要。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幾乎一夜之間土崩瓦解,而不復存在。當“直接信任“逐步普及后,“間接信任”也會變得不再被需要。傳統上那些以提供“間接信”為主要生意的TTP,需要做什么樣的轉型?
那么這些TTP都是誰呢?目前全球最大的TTP,可能就是美元體系。中國和俄羅斯做生意,為什么不能用人民幣或盧布,而要舍近求遠使用美元呢?這就是TTP強大的地方,但同時也是它脆弱的地方。如果中國與俄羅斯的企業之間能夠很容易建立“直接信任”,他們是完全可以不用美元的。
什么是
金融?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最主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為相互不能直接信任的各方,提供間接信任。有錢的人想把錢借出去,需要錢的人想把錢借進來。但是他們不能直接做這個生意,因為缺乏相互信任。過去的錢莊、票號,以及現代社會的各種金融機構,在很大程度上,扮演著TTP的角色。那么到2050年,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金融業務將如何?它們需要進行什么樣的轉型呢?而與之相生相伴的金融科技,又需要發生什么樣的轉變?我想這里有一個很大的未知空間,有待我們一起去探索和發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