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方面,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目前仍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有14.11億人口,中國目前至少是有6億人口人均一個月的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塊錢。那么這一部分人他們需要發展。這部分人要吃飯,要住房,這一部分人的
能源需求要保障,必然會影響我們現在的化石能源的消費,因為在其他能源他不能滿足剛性需求的情況下,如果嚴加控制的話,對這部分人應該說是有比較不利的影響。
第二點,對于原材料行業例如
鋼鐵水泥、建材這樣一些高耗能的產業,由于它們的耗能量非常大,暫時還難以找到巨量而且穩定的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像煉鋼的焦炭就是煤炭。所以對于這高耗能的原材料行業影響是非常大的。
第三類,我們化石能源的生產和銷售的地區,像
山西、內蒙、
陜西,這些地區是以化石能源的生產和銷售作為地區國民經濟的支柱,支柱一倒問題就大了。
這幾個大的領域,低收入人群、高耗能產業、化石能源生產地,會有不利影響。
有利影響首先在于可以大量零碳能源的布局,投資和生產。而且現在風、光、水、生物質能,這些都已經具有市場競爭屬性,可以推動非化石能源的大規模的投資和生產。我們要把風和光的裝機在2030年達到12億千瓦以上。大家想想這要多大的量,要多大的投資啊!
第二個,雙碳目標對于能源需求行業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原來汽車都是燃油的汽車,現在純電動汽車正在或將要成為主流。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明確要求在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末期新能源汽車在市場消費銷售要占20%左右。20%是什么概念呢?我們現在新車銷售應該在2500到2800萬輛之間,20%就會超過500萬輛。在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新車市場的主流。而且許多國家,例如歐洲的一些國家,明確在2035年前禁止燃油汽車上市。對于整個投資,將來燃煤的鍋爐不用了,是不是要用這樣的電鍋爐為我們供暖,對終端需求的產品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現在的零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跟化石能源不一樣,化石能源只是在石油化石能源儲量的地方,地下有油有煤才可以開采。零碳能源哪都有風,哪兒都有光,而且每家每戶都可以有自己的光。像在農村,在學校,在醫院,它們所占的位置那都是陽光普照的地方。陽光普照也就是說可以光伏發電。跟化石能源相對壟斷的地位不一樣,光是普照大地的誰都可以有光。所以每家每戶都可以利用太陽光伏自己生產,自己消費,成為一個零碳單元或零碳經濟體。
還有一個機遇是要發展儲能產業。像我們以前化石能源它本來就是可以儲存,可以運輸的。但是我們現在的光風甚至水,因為水有季節性,有晝夜之分,有陰晴之別,它并不穩定,在有的時候不能夠儲存。有光就有電,沒光就沒有電,有風就有電,沒風就沒有電,所以它發的電不能夠儲存,那么也正是因為這樣,那就需要發展儲能產業,我們現在的各種抽水蓄能,各種化學儲能,還有機械儲能,電熱儲能,全都可以儲能,還包括把風和光間歇性的能通過制氫儲能,而不是用煤炭制氫,也不是用天然氣來制氫,而是用風和光發的電,用不了的電通過電解水制氫所以這就叫做這個儲能產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有不利影響,也有收益,我們就看看究竟是收益大,還是成本大。我們看看成本是不是可以化解,收益是不是可以放大,我們就來比較一下。原來說,環境是奢侈品。
低碳零碳,是富人的事。由于光伏發電成本比燃煤的電網電更便宜,是不是對窮人更有利?一個簡單的例子: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是不是很普及?現在化石能源的生產都是資本的巨額投資,搞一個煤化工基地,動輒幾百個億的投資,石油冶煉也都是幾百個億的投資,現在又全部機械化,不需要勞動力。所以化石能源是跟資本攪合在一起的,而這個資本的回報是不會給勞動力的,對普普通的勞動者是沒有收益的。它沒有增加就業機會,沒有給勞動力多少工資,所有的回報都給了資本家,跟勞動者沒關系,沒有就業,資本是逐利的,它不會用來消費。所以對整個經濟的拉動實際上是很有限的。而我們的風光、水儲能有很長的產業鏈,資本累積率相對很低,有大量的就業,這樣大量的就業是惠及普通的老百姓的。老百姓獲得勞動工資報酬后是會用于消費的,會拉動經濟的,會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的。從資本角度來說,我們這樣一些巨額的資金投到化石能源利用的資金閘口給堵住了,不讓投資煤化工和石油冶煉的,那么這些錢往哪去?顯然這些錢會找出路。顯然這些錢只能走向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原來的路走不通了,肯定會找別的路。如果說世界都在2035年,禁止燃油汽車的上市的話,這些企業資本還會投資燃油汽車生產線嗎?資本家不會這么傻。
這樣一看的話,我們就非常明確的,碳達峰碳中和是有一定成本,但是我們的收益更多,對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更為有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