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塑造了BAT這樣的巨頭,很多行業發展都離不開BAT的影子。然而,張一鳴創辦的今日頭條和
區塊鏈趨勢下
李林創辦的
火幣網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定律,而且發展無比迅猛。這些年輕有為的技術極客不斷涌現使得一切變得更加可能,包括挑戰BAT。而目前來看, 張一鳴和李林更讓人值得期待。
“狂熱愛好科幻”的張一鳴:內容矩陣布局“明日頭條”
今日頭條是干什么的?相信不少人都會回答:“今日頭條是個性化推薦新聞的客戶端。”自2012年8月上線以來,用戶像自來水一樣源源不斷,一躍成為國民應用,小BAT之一,成為最能占領GDT(國民總時間)的應用之一。不過,這些年,今日頭條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推出了不少家喻戶曉的內容矩陣,不僅僅是之前的那個個性化推薦新聞客戶端了。
如今,今日頭條的戰略+內容+搜索+數據挖掘等產品線就齊活了,而張一鳴力邀高手涌入的背后自然是業務的狂飆突進。2017年8月,有消息說今日頭條融資20億美元,估值超過200億美元,也就是1200億人民幣。要知道,A股市值過1000億的公司也才剛剛75家,僅僅占全部上市公司的4%。
南開大學畢業的理工男張一鳴驚艷世界的不止這些。2018年4月24日,他首次以字節跳動創始人、CEO的身份出席了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并發表了題為“技術出海,建設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的主題演講。
在“技術出海,建設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的主題演講中,張一鳴首次公開了其全球化戰略,那就是技術出海結合本土化運營,建設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張一鳴提到,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中心,企業能否全球化發展將決定其能否長期持續參與競爭。字節跳動全球化布局起步于2015年,技術出海,是字節跳動全球化發展的核心戰略。
人工智能技術則是字節跳動在全球市場取得優勢地位的關鍵。
內心住著一個扎克伯格的張一鳴當然不會放過全球化布局。2017年,頭條的國際化擴張就可以用“看中了,買買買,毫不手軟”來形容。去年11月收購的Musical.ly也是繼短視頻平臺Flipagram后,今日頭條收入囊中的第二款北美短視頻產品,也是目前為止今日頭條收購歷史上資金最大的一筆交易。交易完成后,Musical.ly與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進行合并。
今日頭條全資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產品Musical.ly,引起行業熱議。交易總價達到10億美金,也剛好是一個標準獨角獸的價格。其實關于出海這件事情,張一鳴在去年的烏鎮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 ,是已經給今日頭條定過調的:全球化是2017年的核心戰略之一。對此,張一鳴的解讀是:“中國的互聯網人口,只占全球互聯網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資源,追求規模化效應的產品,五分之一,無法跟五分之四競爭,所以出海是必然的。”
早在2015年8月,今日頭條就推出今日頭條海外版TopBuzz開始了其全球化布局的第一步。到2016年,今日頭條開始依托短視頻內容先后孵化了主打PGC的西瓜視頻和主打UGC的火山小視頻。2016年9月,今日頭條推出音樂短視頻平臺抖音。2017年,頭條再次推出悟空問答,今日頭條開始擁有自己的問答社區。
而今年一季度的 Q1蘋果商店下載排行榜,讓郁悶已久的張一鳴難得高興,還轉發了朋友圈以表慶祝,然而卻沒想到引發了一場和馬化騰的“口水大戰”。5月9日,張一鳴發了條慶祝抖音Tiktok Q1蘋果商店下載全球第一的朋友圈。不得不說,抖音的勢頭現在確實越來越猛,光這一季度下載量就達到了4580萬次,不僅超越Facebook,就連Youtube、Instagram都被趕超而下。
這個消息可以說是一掃張一鳴之前的陰霾,可是,慶祝就慶祝,偏偏張一鳴在留言區還寫了點東西,從而引發了一場和馬化騰不可規避的“口水戰”。
的確,被認為不買大佬的賬的頭條認為“全世界都要害我”,但張一鳴也確實有此資本。
今年2月,界面發布了2018中國互聯網企業價值排行榜,根據互聯網公司的最新市值和估值進行排名。在這個榜單中,今日頭條位列TOP20。根據數據,今日頭條估值1800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了微博。
有人士認為,字節跳動(頭條)的日活已經超越阿里、
百度,成為僅次于騰訊的中國第二大日活公司。今日頭條也與美團和滴滴并稱新三巨頭TMD,對標傳統三巨頭BAT。而這三家所謂的TMD的組合也被大家看作是未來最有崛起和顛覆力量的獨角獸公司。
和BAT相比,頭條有何優勢?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營銷學教授菲利浦·科特勒的市場細分仿佛不夠用了,每個個體都是特殊的,都有個性化的需求,因此需要有足夠多的內容再配上推薦引擎才能發揮威力。頭條靠著內容驅動(淡化大 V)、豐厚的廣告分成,圈住了大批頭條號作者和機構在此生產內容。另外,先發優勢、相關多元化的各種產品、競品的劣勢,這些都是可以攻城略地的主要武器。
而近期刷爆網絡的《騰訊沒有夢想》把騰訊與頭條放在沙灘前浪與后浪的位置,認為騰訊即便在它定義為主業務的社交連接和數字內容領域,在算法時代面臨頭條和抖音的挑戰時,也顯得非常手足無措無法有效應對。
“引領時代的新秀”與“沒有夢想的咸魚”不一定是對他們準確的定義,但若涉及蛋糕,大佬拔刀了,也就并不奇怪。
不可否認,今日頭條相關多元化的產品矩陣,這些產品之間的組合拳讓頭條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值錢,頭條的產品和運營團隊真的非常厲害。張一鳴的策略是做產品矩陣,以此打破BAT的包圍圈。一方面,張一鳴投資了圖蟲網、華爾街見聞、新榜、財新世界說、極客公園、
餐飲老板內參、30秒懂車等30多個公司,更是大手筆收購美國短視頻公司 Flipagram、 音樂視頻公司musical.ly。核心就是內容。另一方面,他拿出10個億補貼頭條號的視頻創作者,并推出火山、抖音兩款小視頻產品,“今日頭條更多帶有媒體屬性,而火山、抖音體現社交屬性。”2016年以后,今日頭條內容創業出現井噴,視頻直播風口驟起。
不過,此時的互聯網江湖已經被BAT設好了規矩,“只要BAT看上的,除了投誠與失敗兩種選擇,別無它路。”但是,張一鳴卻認為,“憑什么可以有騰訊系,阿里系,就不能有今日頭條系?”2016年7月,針對有傳言稱騰訊要收購今日頭條,而張一鳴以一封內部公開信的形式直接澄清,“我創立今日頭條,不是想成為騰訊的員工”。
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柳甄認為:“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可以打破BAT的格局,這個格局本來也是一個變化的格局,將來再出現另外一個格局,我覺得這都是非常好的,BAT格局本來就應該被打破,頭條的發展不限于任何的格局、地域,而且如果你看這三家公司在一起,如果從我的商業的模式來看,我覺得頭條一開始可能立足的就是一個沒有國界的這樣一個平臺式的發展,因為沒有很多的O2O,off-line這一塊,如果沒有格局就沒有一個想象的瓶頸,所以我確實覺得頭條可以是一個非常打開思路,將來的發展也是可以打開疆域的這樣一個公司。”
今日頭條的未來會怎樣?會成為怎樣的巨頭?張一鳴受訪時表示:“巨頭之間是互相防范和進入對方的領域,如果你站隊的話,可能競爭會更激烈,這是很有可能的。我覺得主要是這一點,我們倒沒有說特別說絕對不能站隊,或者不可以站隊,我覺得如果有機會相對獨立的做大,可能更有意義。因為其實互聯網這種格局也比較長時間了,如果能夠有新生的公司起來,新興的平臺起來,我覺得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示范吧。”
張一鳴表示,成立今日頭條是一次非典型創業,是看到移動浪潮之后的主動選擇。對于移動浪潮的創業時機,張一鳴表示,“就像底殼運動,整個生態要重新發生變化,這時候新的物種有機會快速擴張。”
按照自媒體的爆料,今日頭條正在籌劃新一輪的融資并向多家投資機構詢價,計劃中的估值區間大概為400億美元-600億美元。若按這些傳聞計算,今日頭條的估值在一年里翻了差不多五倍,除了穩定增長的活躍用戶,不斷拓寬的矩陣、大手筆的投資和全球化的野心都是劇本的主角。
對于“BAT是互聯網上半場,TMD是下半場”的比喻,張一鳴表示,這是典型的互聯網運用的改變。
今日頭條的天使投資人劉峻在接受采訪時也說:“ 張一鳴更喜歡做新東西,狂熱地愛好科幻,哪天頭條忽然說要進軍太空探索什么的,大家也不要覺得奇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