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個礦圈都處于較為恐慌的狀態。”某礦圈自媒體資深從業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過去,大家普遍認為
比特幣被定義為一種虛擬商品,并沒有關于比特幣挖礦行為的相關法律規定,挖礦活動本身可能并不違法,但這次
金融委明確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行為,這就使整個行業比較恐慌。”
記者了解到,現在礦圈都在觀望
新疆、
四川的監管措施落地。從國內的情況來看,比特幣等虛擬幣礦場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分布特點,豐水期時(夏秋季)礦場向四川、
云南等水電地區集聚,枯水期時(冬春季)則向火電資源豐富的新疆、
內蒙古等地遷徙。
“這兩天,四川的個別礦場出現過暫停供電的情況。”有礦圈資深從業者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這輪監管措施來得很“猛烈”,最近幾天,新疆、四川部分地區已暫停向某些礦場供電了,這些礦場已經開始進行自查整改。
在這位礦圈資深人士看來,業內普遍擔心的是,新疆、四川也有可能延續內蒙古嚴監管的措施,對于挖礦活動進行嚴厲打擊。
金融委重磅發聲打擊比特幣后,內蒙古成為首個發布“打擊虛擬幣挖礦”政策的地區。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發布八大舉措強化打擊虛擬幣挖礦。其中,不僅提及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互聯網企業、網吧等諸多主體參與挖礦將按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追責,也對存在虛擬幣挖礦行為的相關企業及有關人員,按有關規定納入失信黑名單。
“這將對挖礦企業帶來了較大沖擊,在政策不明朗的時期從事挖礦會有較大的政策風險。具體政策相信各地會根據實際情況陸續出臺,比如四川的水電挖礦,是否會形成當地特殊政策,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火訊財經創始人龍典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與此同時,據新浪財經報道,國家
能源局四川監管辦公室發布關于召開虛擬幣“挖礦”有關情況調研座談會的通知。通知稱,根據國家能源局有關要求,為充分了解四川虛擬貨幣“挖礦”相關情況,決定組織召開調研座談會,將于2021年6月2日進行。
“豐水期時,四川的水電較為廉價,因為電力很難存儲或者運輸,很多冗余電能就被用來進行比特幣挖礦。”原比特大陸公共事務負責人吳鴻亮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利用豐水期“廢水”等資源進行比特幣挖礦,可促進富余水電消納,在拉動就業的同時,也可為地方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