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
區塊鏈主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實驗室在探索政務應用的同時,在金融領域也實現了突破。據孟宏偉介紹,一方面,以區塊鏈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在工程建設項目資金支付、
供應鏈金融、非稅票據、稅務電子憑證、征遷安置資金、科創服務等領域取得了廣泛使用。
其中,工程建設項目資金支付方面,鏈上所有單位支付181.7億元,農民工穿透支付4.1億元;征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平臺,累計撥付355.75億元,惠及179個村、4.7萬戶;區塊鏈非稅票據累計56萬筆(其中醫療票據:539450筆、財政一般繳款票據:23082筆),票面金額96.7億元;2022 全年業務總量13374萬筆;科創平臺預計2021年度服務新區企業1000+,企業內容3000+次。
孟宏偉解釋道,“以前中小企業信用信息不足且沒有抵押物,獲得銀行貸款難度較大。現在數據都上鏈之后,不僅積累了大量的信息,而且由于區塊鏈的可追溯性提高了造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信息的可信度是有保障的。基于此,銀行對于這類企業的貸款意愿會更高。企業向銀行提交相關資料的傳輸過程中,整體的效率會提高,而且可以實現需要哪部分就只給哪部分授權。總體來看,區塊鏈的應用解決了效率、信息必要化和最小化的問題。”
另一方面,是建立
雄安金融區塊鏈基礎設施。孟宏偉表示,區塊鏈為金融領域帶來了劃時代的全新工具,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特性,已經被證明能夠適用于支付結算、貿易融資、資金管理、資產證券化、電子票據、合規監管、供應鏈金融等眾多場景。
孟宏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基于區塊鏈已經能打造出最基礎的金融基礎設施來了,我們今年要打造的金融區塊鏈基礎設施代號‘開源鏈’。銀行可以在此基礎之上,根據業務需求做修改或者增加。實驗室和銀行的合作一方面是做技術攻關,比如自主可控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另一方面銀行可以利用區塊鏈做一些具有特色的金融產品,原因就在于鏈上數據的可信性和豐富性。”
孟宏偉表示,目前,雄安城市規模的區塊鏈金融應用格局正在形成。為深入挖掘區塊鏈金融科技服務新區建設實際需要,我們正在籌劃建設城市級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雄安金融產業。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