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從今年多個省份的政府報告中可以發現,“
區塊鏈”概念絕對是當下最熱門的詞匯,多個省份將區塊鏈納入到當地的“十四五”規劃中。可以看出,出于對新興技術的迫切需求,不少地方政府已將區塊鏈視為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的有力突破口。
北京將區塊鏈可契合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關鍵技術,強調打造基于區塊鏈的新型基礎設施;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北京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探索和推動
區塊鏈技術在信用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廣東則是看重區塊鏈具有聚力推動產業經濟價值的特性,對區塊鏈賦能技術、行業、模式、產業,尤其是數字要素市場化方面。此外,與北京類似的是,廣東目前發力也在政務端,20個落地項目中12個項目為政務類,但從落地的城市分散性來看,廣東對于區塊鏈的應用重點在于提升營商環境,拉動區塊鏈的應用推廣,推動產業發展。如“i
深圳”區塊鏈電子證照應用平臺,已實現了居民身份證、戶口本等24類常用電子證照數據上鏈,累計下載數1400萬,累計注冊用戶數647萬,日均活躍用戶數58.8萬。
上海,區塊鏈落地則以
金融與城市治理為主,如浦東在去年7月落地的“城市大腦3.0”,實現了對公共安全、建設交通、綜合執法、應急管理等7大領域的全覆蓋,包含100項運行體征,可以實時、智能、精細感知浦東12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城市運行情況。
從城市分布進行分析,北京、上海、廣東格局凸顯,成為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根據點,以點帶面,促使以北京為首的京津翼地區、以廣東為首的粵港澳大灣區、以
浙江上海為首的長三角地區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總體上,區塊鏈產業發展中不同地區對于區塊鏈定位有所不同,即東部發達地區產業基礎好、成效明顯,更多側重技術創新引領,注重產業帶動經濟導向。區塊鏈技術的高度共識,使之成為構建數字中國、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底層技術。
兩會后新一年的經濟工作方向也變得清晰,區塊鏈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值得深思。展望未來,隨著區塊鏈價值不斷被釋放,賦能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民生的作用也將愈加明顯。
此外,作為數字經濟中的重要金融基礎,在2021年規劃中,北上廣三地政府都將
數字貨幣放在了突出位置,表示將大力推動數字貨幣試點應用。目前,深圳已完成第三輪數字貨幣試點,上海也已亮相硬件錢包,而北京將依托冬奧會冬奧會深入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
在未來,隨著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地方政策的不斷推進,新基建不斷深入,可以預見的是,不止局限于北上廣,我國數字經濟將多點開花,在多城市、多領域發揮其重要作用,真正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顛覆性力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