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國教育部門及高等院校均正在積極推動
區塊鏈行業人才培養。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
區塊鏈技術創新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在高校布局建設一批區塊鏈技術創新基地,培養匯聚一批區塊鏈技術攻關團隊,推動若干高校成為我國區塊鏈技術創新的重要陣地。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根據互鏈脈搏、獵聘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區塊鏈人才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全國已有33所高校開設區塊鏈課程,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浙江大學等知名學府均在其列。2020年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獲批了我國第一個“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該專業屬于計算機類,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對此,楊國慶表示,鑒于區塊鏈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發展迅猛,其未來發展和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人才的供應情況。首先,由于區塊鏈領域具有跨學科性,人才需求量大,技術更新快,僅憑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和職業技術院校按照專業模式進行培養,不僅數量和質量供應不足,而且速度供應不上。目前國內高校與區塊鏈相關的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和工程、通信技術、信息安全、數學和
金融學等,直接將專業命名為區塊鏈的科班人才培養才剛剛開始。
除此之外,高校和學術機構的專家主要是研究型人才,需要培養更多的工程類產業人才。同時,區塊鏈行業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對經驗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僅僅具備知識和技術仍然無法符合的要求,還有要有足夠的行業經驗沉淀。
在進一步分析中,楊國慶表示,從四個方面可以緩解人才嚴重匱乏的情況。其一,要加速高校各種新興科技人才培養,為戰略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其二,鑒于區塊鏈行業人才的龐大需求,高校需要調整抓也結構,在原有相關專業的基礎上,加快審批新設區塊鏈專業,培養科班人才;其三,職業技術技能標準的制定可以引導相關專業背景的理論人才和從事相關工作的實務人才參照知識技能體系,按照市場人才供求法則向區塊鏈行業靠攏,加速區塊鏈人才培養過程。其四,行業爆發期會遇到人才瓶頸是規律,今后隨著該行業逐漸發展進步,不斷沉淀下來的人才會緩解緊缺局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