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標準立項和制定過程中,我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積極承擔國際組織標準制定任務,在2020年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標準立項層面,我國政府機構和企業多點開花,接連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多項“首次”。2020年5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與好撲科技提交的《基于
區塊鏈的數字資產識別標準》《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交易所標準》等區塊鏈資產相關國際標準通過了IEEE SA 標準委員會審核正式立項;同月,螞蟻集團螞蟻鏈、
百度超級鏈、分布科技Onchain在IEEE P3200s “跨鏈互操作”系列標準中獲得三項立項,分別承擔P3205(跨鏈數據認證及通訊協議)、P3203(跨鏈互操作命名協議)、P3204(跨鏈互操作事務一致性協議)三個跨鏈標準的制定,其中由分布科技支持的跨鏈互操作性協議Poly Network是實現異構鏈間任意信息跨鏈的首個可用方案;2020年7月,由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牽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為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國際標準《
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應用指南》(Financial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uideline)在國際電信
聯盟第十六研究組(ITU-T SG16)成功立項,這是我國牽頭的首個金融區塊鏈國際標準;2020年9月,騰訊云提交的《智能合約安全管理要求》(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Smart Contract Management)在ITU-T SG17全票通過、成功立項,這是ITU首個區塊鏈智能合約安全領域的國際標準。
標準制定層面,2020年6月22日,ITU-T F.751.0、F.751.1、F.751.2(詳見表2-1)三項標準通過ITU-T SG16全會審議,進入公示階段,并在8月份通過委員會批準,在10月份正式發布。中國專家擔任了上述三項區塊鏈標準的編輯人,并提交了大量高質量的提案,在制定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提出的是,本次通過審議的ITU-T F.751.1和F.751.2兩項標準主要是基于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的相關研究成果提出的,體現了我國政產學研協作的巨大能量。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件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區塊鏈國家標準制定負責人周平曾表示,標準是
公益性的,誰都可以拿來用,但是區塊鏈也存在標準之爭。因為標準背后一定會站著技術專利,對于各國企業來講是個戰略高地,哪國在相關標準上的貢獻大,哪國企業在相關領域就占據優勢;哪國在標準上有話語權,也就意味著哪國企業在事實上就對相關領域有主導權。2020年,我國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在區塊鏈國際標準制定中承擔著更大的責任,也涌現出好撲科技、分布科技等多家技術企業參與甚至主持國際標準制定,這顯示著我國在區塊鏈方面取得的成就逐漸獲得國際社會認可,應當在之后的發展中保持自身優勢,發掘、培育更多區塊鏈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爭取標準制定領域更大的話語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