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網頁、添加商品、支付訂單……這些看似平常的互聯網行為,通過大數據分析后,可為商戶精準引流目標客戶,帶來效益。如何將這些行為價值進行量化?2月2日,記者從渝中區政府獲悉,該區日前發布了我市首個地方
區塊鏈標準,未來用戶所進行的互聯網行為有望被轉換為購物積分、信用值等,也流量紅利。
據悉,該標準由市市場監管局、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和渝中區政府指導,渝中區區塊鏈行業龍頭企業金窩窩等16家公司起草研制,將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標準包括《基于區塊鏈的
電子商務價值行為認定規范》(以下簡稱《認定規范》)和《基于區塊鏈的電子商務價值行為數據存證規范》(以下簡稱《存證規范》)兩部分。記者注意到,《認定規范》中除經常被運用于大數據分析中的瀏覽互動外,注冊、綁定、注銷等互聯網基礎行為也被納入價值認定范圍內。而被認定的行為將按照《存證規范》確權打包,上傳至區塊鏈,將數據價值反饋給平臺及用戶。
“流量能帶來巨大紅利,但過去,由于缺乏相應的流量確權技術,用戶的流量相當于白白‘送’給了
電商平臺。”金窩窩研發團隊專 家葉春曉告訴記者,自2020年3月以來,他們用了大半年時間,進行大量的數據采集、梳理、分析,制定出標準對互聯網行為進行量化,并借助區塊鏈分布式記賬的特點,為流量確權提供了可能性。
目前,這一行業標準已應用于金窩窩旗下電商平臺“i生活”,市民進入“i生活”后,進行相關網絡操作即可獲取積分,用以享受打折、換購等優惠活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