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力行業而言,
能源清潔
低碳轉型是“十四五”期間重要任務之一。截至去年年底,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5.3億千瓦,預計2030年將超過12億千瓦,清潔能源消納任務艱巨。我國清潔能源消納存在交易復雜、供需匹配難、用戶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國家電網與2020年11月建成基于
區塊鏈的清潔能源消納平臺,構建靈活的能源交易模式、高效的資源配置體系和智能化的補貼核算機制,凝聚發電側、電網側與需求側三方消納清潔能源合力,服務新能源發展。
生產側發出的電并入大電網,就像水流入池子中。如何知道每一滴水來自哪里?基于
區塊鏈技術,池里的“水”被貼上了綠電標簽。
針對2022年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綠色電力
供應鏈條長、環節多,跨區電力交易數據協作復雜等難點問題,國家電網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配套電網輸電、冬奧場館用電等關鍵環節數據上鏈,并首次建立了基于區塊鏈的綠電溯源機制。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完成冬奧綠電交易超過1億千瓦時,實現4家可再生能源電廠發電數據、25個冬奧場館用電數據接入,為我國兌現奧運100%綠電供應的承諾提供可信證明。
除了“鏈”上電網上下游企業,國家電網建成的國內最大的能源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國網鏈”,還在服務社會治理、產業鏈
金融等方面釋放潛能。
國家電網各類業務電子合同上鏈后,能發揮什么作用?2018年,北京互聯網法院建立電子證據開放生態平臺——“天平鏈”,并實現了與司法機構、行業組織、大型央企、大型互聯網平臺等多個區塊鏈節點對接,“國網鏈”就是其中之一。依托“天平鏈”,國家電網建立可信體系,大幅降低企業在數字化經營中的訴訟風險與舉證成本,現已存證3600萬余條。
不僅在司法領域,困擾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應用區塊鏈技術也能化解。國家電網構建融資新模式,實現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供應商之間的數據共享及流程可視化,提升精準化數字金融和普惠金融服務,累計融資17.41億元,為千余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透明的金融服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