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區塊鏈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全國各地均積極打造區塊鏈產業定位和生態,我國區塊鏈產業創新生態構建初步成型。據市場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12月,我國區塊鏈產業園數量約有38家,呈現相對聚集的態勢,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湘贛渝四大聚集區。同時,我國區塊鏈研究機構數量已超97家,清華、北大、復旦等12所國內頂尖大學開設了區塊鏈相關專業或者研究探索設立
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院。
從行業服務機構角度來看,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區塊鏈行業服務機構數量日益增多,涵蓋產業孵化與加速器、基礎設施服務、投融資、產業孵化、區塊鏈媒體、行業交流
論壇與峰會等多個領域,并因此出現了多個區塊鏈服務平臺,尤其集中在
金融行業,如區塊鏈產業金融服務平臺、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等。
業內專家指出,行業標準是形成區塊鏈產業規范化、可持續發展路徑的必要前提。今年以來,我國充分發揮組織生態作用,合力共建了多項區塊鏈行業標準與規范,密碼算法和電子簽名標準體系、底層框架技術標準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標準規范初步建成。截止目前,國內區塊鏈團體標準約32項,行業標準立項約15項,其中團體標準2020年新增13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