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融合創新領域,我們認為共識是協同的靈魂,智能是協同的保障。所謂協同就是不同參與方之間達成了數據共享或者數據協同的一致性協議,在這一一致性協議里實際體現的是參與方的業務。與此同時,相應的業務共識最終要落地到技術共識之上,并通過智能合約、代碼以及法律來保障共識,這也是
區塊鏈在
供應鏈數據融合上可以發揮的價值。
就騰訊云區塊鏈而言,目前在供應鏈領域已經有了不少很好的實踐,包括如何利用
區塊鏈技術解決大宗商品的流通問題,在醫療領域實現供應鏈核心數據的共享等。
比如在大宗商品流通領域,我們更多的是考慮區塊鏈技術結合
物聯網技術,追蹤整個大宗商品從生產、物流、倉儲到貿易流轉的全部過程,以便服務好供應鏈服務企業,幫助企業實現類似于基于區塊鏈倉單確權等方面的應用。
在產品溯源領域,由于其鏈條較長,包括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以及最后的流通等眾多環節,即使有相應的技術支撐也很難將整個鏈條完全打通。因此,目前很多企業把更多精力放在靠近消費者的一端,比如在冷鏈領域,
北京、
廣東、海南等地都通過冷鏈系統解決了后端的問題,實現了從一個中心庫到智能零售終端的貨物溯源。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一物一碼技術的融合,實現對資產的畫像以及對資產的確權和溯源。
在醫療行業供應鏈領域,我們也在做一些核心數據共享的嘗試,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醫療供應鏈本身,另一部分是醫療信息共享本身。
而對于供應鏈數據的融合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要做好關鍵數據可信。對于供應鏈數據而言,要實現供需匹配及業務協同,只需要將關鍵數據上鏈就可以。我們從來不建議將全部數據上鏈,這是因為將一些非必要信息上鏈,往往會帶來數據隱私泄露風險。
第二,在整個區塊鏈落地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整個
聯盟的治理規劃,就如上述提到的要達成業務共識,并且把業務共識落實到智能合約,這是聯盟治理必須要落地與規劃的事情。
第三,要實現實物資產數據畫像的刻畫。供應鏈的核心是數據,但更進一步的關鍵在于實現對實物資產的數字畫像,也就是單純的實物資產能夠在鏈上實現數字化流通。同時,也只有用足夠多的技術手段描述數字資產,對數字資產的數字畫像進行深度刻畫,才有可能產生類似于區塊鏈倉單或類似于電子票據的數字資產,才可以與實物資產進行深度綁定,未來才能進一步降低
金融機構對實物資產的操作成本。
第四,區塊鏈的落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既不單是一個企業的事情,也不單是一個業務,更多是如何把區塊鏈技術和企業已有業務做深入融合,只有這樣才更加有利于區塊鏈技術的落地,這不單針對于供應鏈領域,同樣也適用于區塊鏈所有的業務落地,這也是區塊鏈技術未來能不能得到廣泛應用的必要前提。(本文由本刊記者龐彪根據12月17日下午邵兵在“2020全球物流供應鏈數字經濟與區塊鏈創新
論壇”上的演講編輯整理,內容有刪節,未經本人審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