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蘭貝格統計的《世界各國人均算力水平估算結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傾向:發達程度越高的國家,其人均算力水平也就越高。
美國、新加坡、日本等發達國家,其算力普遍高于或接近1,000 GFLOPS,即屬于高算力國家,而菲律賓、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則普遍低于人均460 GFLOPS——算力與國民發展水平基本吻合。
這一結果也與瑞士洛桑學院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呈現了高度正相關性,該報告對全球63個經濟體的智能化水平進行評估,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知識、技術和未來準備三個板塊。研究結果同樣發現,智能化水平較高的國家,人均算力呈現較高水平,反之亦反。
中國雖然仍為發展中國家,但是更早地意識到,新計算產業生態對我國數字強國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意義,故而從政策到商業都更為重視智能化發展,同時擁有“新基建”背景。目前即使聊人均,中國目前也已經屬于中算力國家,而且中國的超級計算機水平較為突出,2019年甚至有228臺超算進入了全球前500強,全球第一,同樣與目前中國體量大、尖端好、人均加速發展的經濟態勢相吻合。
為了解釋算力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虎嗅特意制作了這張信息導圖:
算力-經濟信息圖
可以很直觀地看到,算力與經濟之間的聯系的方式多樣而復雜,其中每一樣本身都有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意味著多樣的競爭與風險。新計算產業的誕生,就是將這些因素統括起來,一方面致力于形成賦能國民經濟發展、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底座,另一方面也為中國未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以及自身的國家數字安全提供保障。
而支撐這一切的,是新計算產業帶來的整個生態的良性反應。在產業供給側,人才、資金以及組織政策的到位,帶來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成熟,將有機會給政府和各行各業全面采購國產自主研發計算軟硬件應用的底氣,并形成一個標準、開放、創新,并不斷向前發展的生態氛圍。
而算力的數量與質量,也將長期成為一個國家是否走在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中的真實寫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