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12月18日-20日,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 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
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在《
區塊鏈的數字新使命》主題演講時表示,區塊鏈作為一種價值互聯網的分布式數據技術從底層蓬勃而出,成為我國最有可能走在國際前沿,由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新一代信息技術。
陳曉紅表示,區塊鏈之所以能夠顛覆傳統,在于其“兩種結構、兩種算法、一個合約”五大要素集成后形成的數據不可篡改、數據集體維護、并且可溯源和多中心化決策三大特征以及其“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全價值”五全基因。
陳曉紅指出,發揮區塊鏈的最大價值,關鍵還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三元悖論問題:即可擴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三者平衡尋優的問題。二是安全監管問題:即
區塊鏈項目遍地開花、魚龍混雜,監管成難題。許多
ico項目融資完成后很難對項目的落地進行監管,導致投資者的資金投入后有巨大的風險。三是共識成本的問題:即傳統的共識機制往往表現為成本不上去,效率就會下降。現階段在鏈上獲得“共識”并非易事,自由度越大,共識成本則越高。
以下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非常高興收到網易未來
論壇的邀請,與大家交流探討。但是很遺憾,因為接到臨時的工作安排,不能親臨現場,我今天通過線上的方式,在空中和大家一起分享幾點關于新技術融合下
區塊鏈應用創新的思考與體會。
我們生活在一個變革的年代,蘋果重塑手機,谷歌戰勝李世石,特斯拉重新定義汽車。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不斷重塑著我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區塊鏈作為一種價值互聯網的分布式數據技術從底層蓬勃而出,成為我國最有可能走在國際前沿,由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新一代信息技術。
眾所周知,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區塊鏈的發展。2018年5月28日,習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將區塊鏈與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
物聯網一道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代表。并且在2019年10月2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提到:
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的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創新發展。在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的“新基建”的范圍中,正式將區塊鏈納入了“新基建”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區塊鏈在新基建中主要發揮的是信任工具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不僅在國內,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正在搶占區塊鏈發展的高地,并且越來越多的國外公司開始加入區塊鏈源代碼的開發和貢獻,形成了圍繞
比特幣(Bitcoin)、
以太坊(Ethereum)、超級賬本(Hyperledger)、瑞波(Ripple)等多個核心開源平臺的公司及其個人合作的開發生態。整體上來看,在開源代碼的貢獻、區塊鏈公司數量和專利申請方面,我國都屬于第一梯隊。網易在這一領域也走在了國際和國內的前列,本次大會還首次推出了區塊鏈的門票服務。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后,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也是疫情以后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而區塊鏈之所以能夠顛覆傳統,在于其“兩種結構、兩種算法、一個合約”五大要素集成后形成的數據不可篡改、數據集體維護、并且可溯源和多中心化決策三大特征以及其“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全價值”五全基因。不過要發揮區塊鏈的最大價值,關鍵還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三元悖論問題:即可擴展性、分布式和安全性三者平衡尋優的問題。二是安全監管問題:即區塊鏈項目遍地開花、魚龍混雜,監管成難題。許多ICO項目融資完成后很難對項目的落地進行監管,導致投資者的資金投入后有巨大的風險。三是共識成本的問題:即傳統的共識機制往往表現為成本不上去,效率就會下降。現階段在鏈上獲得“共識”并非易事,自由度越大,共識成本則越高。我相信只要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區塊鏈將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Gartner在2020年的報告中認為實用型區塊鏈是十大戰略科技發展的趨勢之一。表明區塊鏈技術要擺脫只是一種分布式記賬技術的身份,充分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相融合,并且脫虛向實,不斷向各行業的應用場景滲透,推動區塊鏈與新技術融合下的應用創新。在這里我覺得有四個方面的應用創新是區塊鏈可以重點發力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