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最終要服務于各行各業,即要做好“區塊鏈+”。
“若要大規模應用區塊鏈,不能平地起高樓,在它面前有諸多大數據集成平臺,最重要的是解決鏈上鏈下的問題。”陳純解釋道,鏈上即是區塊鏈,鏈下就是傳統的可信信息系統,“要實現‘區塊鏈+’,應加快解決區塊鏈與傳統的可信信息系統的關系”。
當前,國內外對鏈上鏈下數據協同的技術均剛剛起步。如何使區塊鏈系統與傳統可信信息系統互相嵌入,實現鏈上鏈下數據的關聯性、一致性?
在陳純看來,要設計標準的、融合區塊鏈鏈上鏈下數據協同的模型框架,還需要研究大規模高性能點對點網絡。“因為區塊鏈本就是點對點傳輸的,但網絡技術若沒有突破,區塊鏈系統性能很難得到提升,即鏈上鏈下難以鏈接。”
值得高興的是,中國在鏈上鏈下數據協同上,已有了成功的應用案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中國建設銀行運用
區塊鏈技術將全國491個公積金中心連接,此舉極大地便利了異地查詢和辦理公積金事務。
據了解,陳純所在
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已基本可提供國產、自主、可控、完善的中國國密算法支持,提供系統的鏈上鏈下協同服務,包括大規模可信存儲、集群節點數可達數萬個。
陳純也坦言,現有區塊鏈技術僅僅是個開始,無論單點技術或是系統性的突破,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