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軍:由于
區塊鏈的性能限制,未來一定沒有一條鏈能承載所有的業務,一定是萬鏈共存的場景,所以我們建議設計主鏈與子鏈。子鏈則負責跑具體業務,每開拓新的應用場景就可以新開一條子鏈,每條都相對獨立,但都需要在主鏈開設賬戶。
主鏈更多的是一個鏈上資源管理平臺,承擔整體安全和資源規劃的職責,不跑具體業務,異步鎖定子鏈信息,并時刻監控子鏈的健康運行。同時上證鏈主鏈有一個治理委員會,根據節點數量來確定成員,可以共同討論鏈的治理規則、智能合約審核等。
之所以采取這種設計,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安全,要避免出現因為某個業務的問題或者協調不到位導致整條鏈的信任中斷。
另一個原因在于商業隱私保護,每條子鏈的業務場景都有少數發起方和參與方,他們花了許多資源與代價來嘗試,相當于是探路者,從保護創新和生態激勵的角度,先發者在業務子鏈的資源方面勢必會擁有些許優勢。不過,我們還在探索其他治理方式,盡可能的協調商業隱私保護和資源生態共享間的平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