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本質上來講,去中心化是一個計算機網絡的術語。
也就是說在一個計算機網絡中沒有中心的服務器,所有的節點的地位相同。那么這個就叫去中心化網絡。
而
區塊鏈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去中心化網絡之上。眾所周知的
比特幣,
以太坊的網絡由所有的節點共同維護。
因為區塊鏈網絡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原來某些情況下需要的線下的第三方信用中心,就可以不需要存在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買方把錢給了第三方的信用中心支付寶,賣方發了貨后,只有買方確認了,支付寶才會把錢給買方。在區塊鏈的世界里,買方和賣方可以締結成智能合約,而這個智能合約就可以取代第三方的信用中心。
理論上所有中介類的第三方其實都可以用區塊鏈手段可以取代。
所以很多人就會把去中心化大而化之,認為一切的組織形式都是去中心化的,這才是區塊鏈。其實這已經走入了一個誤區。
區塊鏈網絡早已經在技術上實現了去中心化,但又同時發現:
1,完全的去中心化往往導致效率低下。
比特幣網絡每秒能處理3~4筆交易,以太坊網絡每秒處理十幾筆交易,這和中心化的服務器每秒鐘處理百萬筆交易,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
2,即使像比特幣這樣絕對的去中心化的網絡,也難保不會出現某種形式上的中心。
例如某公司的三個礦池總算力已經接近或超過總算力的50%。換句話來說,技術網絡是去中心化的,但這些節點背后的的資金是不是中心化的誰知道?
所以,這兩年提去中心化這個詞兒其實已經比較少了。而且樹哥認為絕對的去中心化根本不可能,也沒有意義。
原因有以下幾點:
1,用戶不會關心是不是去中心化,只會關心能不能帶來利益。
不管是不是絕對的去中心化,只要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收益更多自然會有人接受。所以EOS就橫空出世。EOS其實是個多中心的體系, 一方面通過區塊鏈的方式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智能合約的強制執行,另一方面通過21個超級節點輪流坐莊的方式,提升整體的網絡效率。即便如此,大家對他不滿意的還是每秒訂單處理能力。
2,資源集結,影響力匯集這是社會發展的本來的規律。
例如100個人,每個人1萬塊錢,你過一段時間再看這100個人每人手里有多少錢?一定是有人多有人少,甚至有的人沒有。所以任何完全去中心化的組織是一定不存在,過不了多久之后,掌握更多資源或更有影響力的人成為一個個小中心節點。所以多中心才是未來的趨勢。
3,技術要為我們所用,不要在乎它的形式。
就像 Dcep所有的參與節點都是在央行手里,但你不能說他用的不是區塊鏈的技術。未來存取公民信息的個人身份區塊鏈也一定如此,所有的節點一定掌握在公安系統之內。這難道不是區塊鏈嗎?
總結一下,區塊鏈可以在技術上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不過相應的效率會比較低下。除技術之外,區塊鏈可以非常容易實現去中介化。不過,從目前的發展上來看,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都可能會出現。核心在于能不能解決問題,相比較以前有沒有優勢?和本身是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沒有任何關系,也做不到長期的完全去中心化,也沒有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