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安全隱患11852個,整治8558個;
排查矛盾糾紛8085起,化解7524起;
為群眾提供服務66622人,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19123個;
群眾滿意率達96.61%,安全感率達99.12%……
一串串數據的背后,是漳州運用
區塊鏈技術,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有力嘗試。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重大部署,破解基層社會矛盾外溢、治安問題復雜多變、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難題,近年來,漳州持續深化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創新,全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區塊鏈”模式,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國務委員、公安部長趙克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羅東川,副省長、公安廳長田湘利等領導的肯定。
全國首創社區(村)層面“2 N”新機制,分布中心全“區”域。在全市2070個社區(村)實行以網格員、警員(含民警、輔警、警務助理)“二員”為主干,“N”支專門隊伍為支撐的網格治理模式,通過將基礎架構落在社區(村),可以覆蓋全市所有基層組織,開辟了多中心布局的新局面,實現一種模式統籌、一個平臺流轉、一套方法運作。目前,全市共配備“二員”4363人,組建專門隊伍4416支、吸收22072名專業人員,專門隊伍積極配合“二員”開展工作,營造出“人人都是網格員”的良好格局。
全國首創治理網格、警務網格“同格運作”新模式,統一標準全模“塊”。從全市“一盤棋”的角度做好頂層設計,科學劃分模塊,統一治理標準。調整合并全市治理網格、警務網格,實現深度融合、一網統籌、同格運作,改變了原有的兩網交叉布置、治理資源失衡、協調成本偏高的現象,通過將每一個治理節點標準化模塊化,進一步促進精細化治理。制定社區(村)“二員”職責,明確履行基礎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10個方面職責,在實際運作中“二員”既有所側重,又密切配合。加強網格資源配置,把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市場服務、志愿服務下沉到標準網格,最大限度把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優勢。
全國首創“網格E通”線上治理新平臺,協同數據全“鏈”條。注重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打通數據壁壘,暢通流轉渠道。線上研發上線漳州“網格E通”,建立“網格E通”與“12345”熱線電話、漳州“薌里薌親”APP的事件流轉渠道,推廣漳州“網格E通”微信公眾號,實現微信公眾號關注數大幅提升、群眾收集上報的事件數、辦結數、辦結率大幅提升、社區(村)層面風險隱患的化解數、化解率大幅提升“三個大幅提升”。線下,落實“網格員、警員→社區(村)→鄉鎮(街道)→縣(市、區)”四級轉辦流程,最大限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形成線上線下縱向橫向無縫鏈接的閉環處置機制。目前,全市11個縣(市、區)全部開通平臺,“二員”“N隊”開通認證14476人,“網格E通”微信公眾號關注粉絲223875人。(記者 許意斌 通訊員 梁德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