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我國央行就成立了法定
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今年1月10日,央行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盤點央行的2019
金融科技”一文稱,央行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法定數字貨幣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今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進程明顯加快。特別是在10月9日,
深圳市面向在深個人以“搖號抽簽”形式發放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數量共計5萬個。此次測試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我國數字人民幣首次公開的大范圍測試,也是邁向實際應用的一個重要節點。
“我國數字貨幣已經完成了早期技術指標等測試,目前正在一些城市區域層面進行試點。而這些試點基本上是在限定的時間、限定的范圍,以及限定的場景里進行一些應用的測試”,中央財經大學數字財經研究中心主任陳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從近期深圳的測試情況來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未來包括
北京在內的一些試點城市也都會開始推廣,進行一些相關的小規模測試,但是距離大規模測試還需要一些時間。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加速的原因在于,過去數年時間,關于數字貨幣的頂層設計、標準制定以及技術研發等已基本完備,特別是技術環節,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65個專利,涵蓋生成、流通、回收等。
“不過,我們當前看到的僅是簡單的使用,數字貨幣其他的功能還要靠后續的試點。橫向比較來看,我們是領先全球的;縱向來看,我們還屬于發展的早期階段。”盤和林認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