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開始,各國政府以及企業開始嘗試在國際貿易領域應用
區塊鏈技術。其中:
2017年11月,新加坡貨幣監管局與
香港貨幣監管局共同簽署了“全球貿易連接網絡”(GTCN)的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8年3月,墨西哥、秘魯和哥斯達黎加海關在美洲開發銀行的支持下,啟動建設了一個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經認證經營者(AEO)共享平臺;
2018年5月,韓國海關總署(KCS)與多家
電子商務公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8年8月,
天津口岸區塊鏈驗證試點項目啟動,通過
聯盟鏈接通跨境貿易中的“商務圈、物流圈、
金融圈、服務圈、監管圈”,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整個數據信息,實現高效通關,推進貿易便利化發展。
2019年1月,由歐洲12家大型銀行建立的區塊鏈國際貿易平臺trade全面運營。
2019年6月,美國國會研究院(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發表了“區塊鏈和國際貿易”的研究報告,說明區塊鏈技術可以改變國際貿易的模式,包括融資、
供應鏈以及海關監管等。國會應該盡快研究此項技術的應用以及探討是否要進行監管,以及如何監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