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區塊鏈在證券市場的最大作用在于進一步推進
金融資產的數字化。實際上,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紙上作業危機后,證券市場一直在進行“電子化”和“無紙化”的革命,最顯著的例子莫過于曾經的證券都是紙質憑證,而今僅僅為電腦賬戶上的一個數字。盡管在投資終端部分地實現了證券的電子化,但目前的金融系統仍然無法擺脫人工操作和紙上作業的桎梏,而區塊鏈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將進一步推進證券市場的電子化革命。所有的證券都代表著一類權益,股票代表的是企業的所有權和分紅權,資產支持證券(ABS等)代表的是資產的收益權,債券代表的是債權,本文以債券為例進行介紹。
一般而言,
區塊鏈技術分為三類:私有鏈、
聯盟鏈、公有鏈;其中私有鏈僅僅使用區塊鏈的總賬技術進行記賬,獨享該區塊鏈的寫入權限,是“中心化”的區塊鏈;聯盟鏈是其共識過程受到預選節點控制的區塊鏈,允許每個人都可讀取,或者只受限于參與者讀取,有“部分去中心化”特征;公有鏈以
比特幣和
以太坊為代表,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參與的區塊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對于公有鏈而言,信息完全公開,并且能實現數字化資產在分布式網絡中的交易,但技術難度高,面臨硬分叉和承載交易規模小的問題;私有鏈本質上是中心化的賬本,本鏈與其他分布式存儲方案沒有太大區別,數據安全性和真實性存疑;而聯盟鏈可以按項目有權限參與方上鏈和信息披露,權限易控制,然而不能實現數字化資產在分布式網絡中的交易。
區塊鏈在債券市場的應用按照實施難度和商業價值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使用聯盟鏈技術優化債券發行的流程,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二是使用公有鏈技術實行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前者在目前的法律和實施難度上看具有可行性,但商業價值較小;后者可能會沖擊當前的監管法律且技術上實施的難度大,但商業價值更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