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區塊鏈應用的監管,尤其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
加密貨幣亂象頻出的當下,監管成為業內的關注話題。
區塊鏈要在中國大規模應用,如果沒有好的監管,誰都不敢冒這個風險。
“沒有一個好的監管,就像馬路上沒有交警,或者沒有紅綠燈,是不行的。”
雖然目前區塊鏈監管已初見成效,2019年網信辦出了《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今年已經公布了兩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但監管的道路還非常漫長。
聯盟鏈更適用于賦能經濟建設,因為它的監管相對可控。
公有鏈本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刪除、低成本等特點,如果被用來傳播有害信息,會給
區塊鏈技術的產業布局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也給監管部門帶來很大挑戰。但我們也應該支持公有鏈技術的發展,參與國際競爭。
介于低信任的公有鏈和單一高信任的私有鏈之間的聯盟鏈,是較為合適的選擇——聯盟鏈僅允許授權的節點加入網絡,在保持一定開放的同時,其實名制和可追溯特點改善了系統信任問題。
目前區塊鏈監管技術發展有四大趨勢:第一是區塊鏈節點的追蹤和可視化,第二是聯盟鏈的穿透式監管技術,第三是公有鏈的主動發現與探測技術,第四是以鏈治鏈的體系結構及標準。
陳純表示:
“當前的監管應從技術層面和制度層面進行,只有提供了可靠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在實際應用中才有可能加以應用。我們正在進一步研究,為監管部門提供區塊鏈可監管的解決方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