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帶“智能”二字的名詞:智能手環、智能水杯、智能垃圾桶等等,總之,讓一切智能化成為社會關注的終極目標。而智能合約與
區塊鏈如今已聯系緊密。
而2018年至今,這類名詞中最火的莫過于智能合約。
然而,和其他名詞不同的是,智能合約火爆的原因并非來自于人工智能技術,而是源自于區塊鏈。那么,智能合約究竟從何而來?又有什么作用呢?
智能合約從何而來?
大家一生之中會和很多合約打交道,就業時要簽勞動合同,購物要遵循付款取貨的規則。很顯然,合約的最主要目標是:通過規范權利和義務來達成共識。通常來說,權利和義務呈現出依存關系,比如,員工工作才能被老板發工資,消費者付錢才能取貨。也就是說,只有一方盡了義務,才能享受權利。
不幸的是,一紙合約往往無法保證過程的順利實施,拖欠工資、收錢不發貨等情況屢見不鮮,當然,受害方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維權。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的語言通常難以避免的具有歧義,這就為糾紛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到大量利用模棱兩可的條款進行詐騙的新聞,一旦用戶不仔細審查,就掉入了陷阱,有苦說不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