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已發展多年,現實中應用例子已經很多,比如智能醫療、食品藥品安全溯源、類似“綠碼”功能的治安防控等,而對于新冠肺炎這類新涌現的具有不確定性的新事物,
區塊鏈技術擁有的存證和通證特點也能發揮獨特優勢。
華為的一份報告中數據顯示:
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普適性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從2016年的
金融領域開始,到2018年的物流、政企和新
能源領域,再到2019年的運營商、智能制造和車聯網,而在2022年之后,普適性最強的領域預計就是醫療行業。
區塊鏈對醫療行業的影響可以滲透到多個環節,比如藥品藥理的科研創新、藥品的可信追溯、醫療保險的管理與服務、醫保支付改革、基于隱私保護的個人健康管理等,下面我們將具體展開。
激發醫學科研創新
一方面,利用區塊鏈的存證技術,能夠對醫學領域的創新創造路徑進行可信存證,清晰追溯創新路徑,評估不同參與者的貢獻度。
另一方面,在存證的基礎上實施適當的通證激勵,能夠給科研人員以正反饋,甚至憑借通證參與到后期研究成果轉化及收益分配,也是“知識經濟”的實現方式之一。
藥品的可信追溯
基于區塊鏈的物品追溯已經不算是新奇技術,在各類商品中都有應用,比如沃爾瑪在對部分食品的溯源體系中就引入了區塊鏈技術。
藥品的可信溯源在未來也是一種必需。比如:疫苗的研發、生產、檢驗、運輸、銷售和使用,這一套流程中沉淀的不僅是溯源數據,而且我們也能通過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某些流行病指數、藥品的供需等等,以便更有效地管理藥品的生產和分配。
醫療保險的管理與服務
在醫療保險方面,以往的去中心化點對點傳輸方式需要解決信任機制問題,比如引入第三方背書等。同時,醫療保險流程復雜、結算難、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存在訪問壁壘、信息不流通等問題,這些都可以借助區塊鏈的可信技術來解決。
鏈上數據結合智能算法,能夠自動進行交叉驗證,保證醫療數據的真實性,并通過隱私傳播或者分級披露等方式,實現不同機構之間的可信數據傳輸。
醫保支付改革
中國醫療行業的最大支付方來自國家公立醫保,在官方大力推進DRGs的背景下,醫保等支付數據上鏈將催生極大的應用價值,帶來更大的價值增量。
基于隱私保護的個人健康管理
通過差分隱私、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多方安全計算等隱私保護技術,能夠將用戶許可使用的個人數據在統一的區塊鏈網絡中進行數據分析并服務于用戶。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歷史就醫記錄都可以上傳到共享平臺上,不同的數據提供者可以授權平臺上的用戶在其允許的渠道上對數據進行分析。
通過區塊鏈技術,在保證用戶隱私基礎上,可以實現同類用戶的特征工程,這些數據,可以實現多方在區塊鏈平臺上,對數據進行分級使用,可以方便醫生獲取患者歷史數據、并將共享數據用于建模和圖像檢索輔助醫生治療和健康咨詢,同時可以對特定類型的疾病進行建模分析,從而達到更好的輔助決策和治療的目的。
【本文來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基建:黨員的十堂主題課》】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