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這是
區塊鏈成為國家戰略之后的第一次兩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
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而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將“區塊鏈”列入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明確區塊鏈與
人工智能和云計算一并屬于新基建的信息基礎設施部分的新技術基礎設施。
火幣中國CEO袁煜明認為, 這讓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內的新基建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新基建在2020年將大有作為,在推動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為實體經濟賦能。
“區塊鏈”一詞最早出現在2017年兩會,繼而在2018年的兩會上成為熱詞,2019年產業區塊鏈嶄露頭角。可以說,2020年是區塊鏈政策落地大年。
2019年“10·24講話”后,區塊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了區塊鏈相關政策,
北京、
上海、
廣東、
重慶等20多個省份都將區塊鏈寫入了2020政府兩會工作報告。
今年全國兩會,有不少代表、委員的議案站在新基建、產業區塊鏈的宏觀層面,建議政府加強引導出臺政策,促進區塊鏈行業規范健康發展上面。民建中央在《關于引導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的提案》中建議,建立區塊鏈產品測試中心,制定測試標準,打造區塊鏈“中國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
江西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孔發龍建議,集中力量發展國產自主可控的
區塊鏈技術平臺,全力爭取發展主動權。他認為,當前,我國區塊鏈領先優勢主要體現在應用領域,但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核心專利方面依然較為薄弱。
對此,袁煜明認為,標準化是區塊鏈發展的必要之路,區塊鏈標準關乎行業話語權,雖然我國當前涌現出了很多的區塊鏈標準制定組織,但質量參差不齊。
隨著政策的支持和開放,我國也在逐漸完善區塊鏈行業相關的標準體系。賽迪區塊鏈《中國區塊鏈年度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共頒布行業應用標準19項。其中工信部于3月8日發布的《可信區塊鏈-基于區塊鏈的產品溯源應用規范》是我國首個可信區塊鏈行業應用標準。
作為區塊鏈行業的領導者,火幣中國一直積極推動區塊鏈行業標準的建立以及中國區塊鏈在世界的影響力。2019年8月,火幣中國聯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打造區塊鏈人才培育體系;2019年10月,火幣中國正式參與IEEE區塊鏈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此外還發起成立區塊鏈專利
聯盟促進 " 區塊鏈+”在各行業落地等。
火幣區塊鏈研究院發布《全球區塊鏈產業發展全景(2019-2020年度)》報告指出,隨著區塊鏈地位的不斷上升,中國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也成為全球之最,截至2019年底,全球約有區塊鏈相關專利2.2萬件,其中中國占比63%。
“立標準、樹規范是區塊鏈行業可持續長遠發展的重要前提。” 袁煜明認為,2019年是區塊鏈發展元年,而2020年將會是區塊鏈技術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各行各業抓住時代風口的一個契機,而越早推動標準的建立越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