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從2018年伊始,借著A股市場的東風,
區塊鏈便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然而面對近期持續跌停的概念股,給不少準備進軍區塊鏈市場的追隨者們一盆冷水。區塊鏈為何如此火爆?究竟是新機遇還是新泡沫?局內人是怎么看的?
為此,區塊鏈探長邀請了數位業內人士,講述他們在這個行業里“搏擊”的故事,并分享他們的看法,給后來者一些忠告。
本期的講述者是ArcBlock創始人兼CEO——冒志鴻(Robert Mao)。
以下內容根據冒志鴻(Robert Mao)口述整理:
區塊鏈對整個社會來說
就是一個新的互聯網
那時我在微軟歐洲工作,正好趕上一個比較有趣的時間,那時全球發生了很大的
金融危機,微軟也在那一年進行了第一次全球大裁員。
非常不幸的是我在歐洲的整個團隊裁掉了,我當時要從微軟歐洲轉崗到微軟美國去,中間有幾個月時間待在公司里很空閑——項目和團隊都已經不在了。
我空閑之余就琢磨最新的各種技術,注意到了當時剛出現不久的比特幣,也嘗試了一下挖礦,那個時候也挖出了幾個區塊,不過那些比特幣后來都丟了。
那個時候挖礦很容易,只要有一個快一點的家用電腦都能挖出來,我當時有一堆性能相當不錯的機器,那時候挖一個區塊就能獎勵50個比特幣,我至少挖了三四個區塊。然而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比特幣的價值,實驗完就早不知道把私鑰丟哪里去了。
真正接觸區塊鏈這個概念是2013年,當時第一次聽說Blockchain,就好奇地去聽一聽,這時候才意識到,原來Blockchain跟比特幣是有必然聯系的,Blockchain就得名于比特幣代碼里數據結構的名字。
硅谷一直對技術非常之敏感和前沿,當時我記得在斯坦福附近,在Palo Alto(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座城市)有一些VC和技術先驅們,他們搞的一系列的這種活動,讓我知道了Blockchain,它作為一種更底層的網絡協議,上面可以承載不僅僅是
數字貨幣,而且還可能是別的應用。
那個時候也更多是以學習為主,真正讓我比較感觸到區塊鏈價值是因為我的同事Flavien,他是我在微軟歐洲時的同事,當時是我們團隊里面最優秀的一個明星。
Flavien離開微軟后,全力以赴去做區塊鏈的創業,他最主要的就是把精力花在染色幣技術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