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賺快錢的需求推動了數字代幣的火爆,公眾對
區塊鏈向我們描述的沒有欺詐與隱私泄露、安全可信的網絡環境有多期待,區塊鏈的其他應用落地就有多快。
和互聯網一樣的顛覆式創新!彎道超車!機會稍縱即逝,還觀望什么?還不快上車?
2018年春節以來最熱的話題莫過于區塊鏈,其不僅成為創投行業競相追逐的風口,還引發了普羅大眾的狂熱。不久前網上傳說英國《自然》雜志有一篇文章稱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區塊鏈,一種存在于科技天才的頭腦里,一種存在于中國人的微信群里。
區塊鏈一天,互聯網十年
“區塊鏈一天,互聯網十年。”有些人在區塊鏈領域里一天掙的錢,相當于在互聯網時代里十年打拼積累的財富。
資本市場仿佛對區塊鏈格外青睞。昔日膠卷巨頭柯達發布柯達幣,帶動股價盤中漲逾 130%,港股市場上一家賣茶葉的公司將原有名稱改為“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后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
一大波區塊鏈關聯公司拿到融資,投資機構和大眾不管看不看得懂,只要白皮書寫得夠玄,餅畫得夠大夠好看,瘋狂的投資者們關心的是能不能賺錢,而不是項目可不可行。
不僅是各種區塊鏈創業公司,成立僅一月的區塊鏈媒體也被估值上千萬,甚至有傳言稱某區塊鏈媒體點擊量不到200的一篇軟文要價10萬元。
互聯網技術創新匱乏,人們認為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創業者和VC機構爆發了集體焦慮。再加上出于種種目的對區塊鏈的吹捧,不僅引來了投資熱潮,還成功地讓大部分人相信屬于“區塊鏈的大時代”正在來臨。
可惜,比大時代到來更早的是隱藏在其背后的陷阱。
據媒體報道,央行相關人士研究了大量的
ico(加密
數字貨幣)白皮書,得出的結論是:“90%以上的ICO項目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詐騙,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其實連1%都不到。”
盡管2017年9月初,央行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全面叫停了中國的代幣融資。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代幣被改頭換面重新包裝后又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勇于接盤的投資者照樣層出不窮。
大眾最先了解區塊鏈始于
比特幣,但比特幣和各種加密數字貨幣并不就是
區塊鏈技術的全部,“幣圈”的圈錢狂歡也并不意味著區塊鏈就是海市蜃樓的代名詞。
忙于發幣的是被稱為“幣圈”的數字貨幣玩家,他們以號稱區塊鏈概念或技術的白皮書忽悠投資者,最終目的是打造各種代幣變現。
對于“幣圈”來說,是不是區塊鏈技術不重要,只要有區塊鏈概念,有包裝得當的白皮書,就能賺到錢。與之相比,仿佛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的“鏈圈”則活得相對艱苦。
其實,“幣圈”與“鏈圈”并不是涇渭分明的兩個集團。以區塊鏈技術目前的成熟程度,對于需要發幣的“幣圈”來說,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對于關注區塊鏈在各行各業應用的“鏈圈”來說,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存在不少技術瓶頸。于是,“幣圈”幣圈有錢賺,看不起“鏈圈”沒有商業模式,而“鏈圈”自視清高,看不起“幣圈”的急功近利,但也有些耐不住寂寞的“鏈圈”人也加入了發幣熱潮。
Gartner研究總監季新蘇認為“幣圈”的發幣潮引發了全球范圍的變現潮,對所有區塊鏈從業者都是很大的挑戰和打擊。他預測隨著比特幣的不斷貶值,幣圈的炒作高潮會逐漸降溫,之后會趨于沉寂。“幣圈不沉寂,鏈圈就不會獲得關注。區塊鏈未來能否存活還要經過大風大浪的考驗。”
甲方還未入場
季新蘇表示,目前能夠看到的
區塊鏈應用大部分都處于技術成熟度曲線的初始階段和爬坡階段。這意味著這些技術會更加吸引VC的關注,而對于真正的企業應用則為時尚遠。
Gartner發布的技術成熟度曲線模型(Hype Cycle)描述了一項技術從誕生到成熟的過程。Gartner認為每項技術的發展過程均可分為五個階段:上升期、快速發展期、下降期、爬坡期和穩定應用期。上升期和快速發展期屬于理論研究階段,會涌現很多狂熱的粉絲追捧。下降期基礎理論基本成熟,大家能夠相對冷靜,逐漸了解到新技術帶來的變化其實有限。爬坡期則是深入細致的產業技術研究階段,這個階段也是找尋行業落地機會的最佳時機。在基本產業技術成熟后最終進入穩定應用期。
對于VC來說,投資就像一場賭博,他們看重的是哪些技術媒體曝光率高,未來會持續火爆。而企業用戶看重的是有沒有清晰的業務場景和業務模式,也就是技術成熟度曲線的穩定應用期。據Gartner統計大部分新興技術根本走不完一個完整的循環就會被遺忘或者替代,因此謹慎的企業用戶需要等技術完成成熟后才會跟進。
“區塊鏈技術肯定代表未來,但是否適合企業的應用場景則又是另外一件事。目前是VC在驅動市場往前走,真正的甲方(企業用戶)入場時機還未到來。說明技術仍然處在快速上升期,而不是一個真正落地的成熟產品,且近期暫時不會有成熟的
區塊鏈項目落地。”
他認為區塊鏈技術成熟還要等5~10年,“我們現在看到的技術還離成熟很遠。根據我們看到的案例,目前‘鏈圈’的技術大部分都在原型測試階段,還不足以支撐大規模對公眾的商業應用。”
在應用方面。區塊鏈分為三個層級:私有鏈、
聯盟鏈和公有鏈。私有鏈是指其寫入權限僅在一個組織手中,一般是公司或者是組織內部自己使用;聯盟鏈只針對特定某個聯盟的成員和有限的可信第三方;公有鏈則許可所有公眾用戶或者機構通過互聯網使用。
季新蘇表示,區塊鏈的價值是在非可信環境下進行可信的交易和信息傳遞。從這個角度來講,私有鏈和聯盟鏈的環境相對可信,采取成熟的關系型數據庫會比區塊鏈更高效,且更可控。
如在保險公司之間用專線相連進行憑證轉移 ,每家保險公司都有自己的內網和安全體系,用關系型數據庫做消息傳遞效率會更高,且成本更低。真正實現區塊鏈價值的方式,必須經過公有鏈應用的驗證,證明其能力后,再部署到私有鏈和聯盟鏈。因此,區塊鏈商業模式能否走向未來,要看能否在公有鏈上有所創新。
而對于公有鏈來說,聯機交易的并發效率低等核心技術問題還沒有被完全解決。例如目前相對成熟穩定的比特幣,每秒鐘可以進行的并行交易不到10筆。但在中國,即使是一家小銀行每秒鐘的交易數據都不止10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