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18年,被譽為“下一代互聯網”的
區塊鏈技術全面爆發。在經歷了一年高頻曝光后,市場、用戶也開始迫切希望看到
區塊鏈應用真正落地。
上海小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時曉杰在近日舉辦的2018零壹財經新
金融春季峰會演講時表示,區塊鏈應用能真正落地的只有兩個領域:一個是交易領域,該領域可以充分發揮“去中心化”的特點,當信用卡用戶在使用招商銀行信用卡到建行POS機刷卡消費時,基于
區塊鏈技術之下的銀行結算系統變得更為簡便和快捷,只需要建設銀行收入1萬元,招商銀行支出1萬元。交易領域十分適合區塊鏈應用,尤其是跨境支付。“真正將區塊鏈應用到跨境支付后,消費者向美國商家給付1萬美元只需要一秒鐘。”時曉杰說。
第二個重要的領域是流通領域。時曉杰表示,最能體現該領域的典型例子就是食品溯源。在沒有區塊鏈技術之前,顧客沒有辦法追溯商品是否真實可靠,有了區塊鏈技術以后,一個番茄上餐桌之前由種子到發芽到采摘運輸進入超市再到你的餐桌上都通過激光二維碼的方式進行節點鎖定,由于整個鏈條上的數據都是不可篡改的,所以也就保證了食品來源的透明。
雖然區塊鏈+金融能有效提高金融行業運行效率,但仍需要警惕部分項目帶來的問題。對此,時曉杰認為,每一個新的技術出來都會經歷一波行業亂象,而當下區塊鏈面臨兩個最主要的問題,一個是技術標準,一個是如何處理區塊鏈和
token之間的關系。
區塊鏈發展到現在總共經歷了三個技術標準,第一代技術是
比特幣的技術標準,第二代是
以太坊的代表,第三個是EOS的代表。當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市面上有很多品種,還未取得一個相對統一的技術標準。時曉杰預計,這個技術標準可能在未來三年內有望達到統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