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1871 年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首次使用電報網絡進行匯款以來,即便當人類走到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這個「古老」業務的基本處理流程依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你需要向包含支付信息的網絡發送一條信息,同時要需要一個能為匯款方和收款方提供對等賬戶和其他一些功能的銀行,這樣才能為這筆匯款交易提供資金。整個過程可能會非常慢,價格也非常昂貴,甚至會有許多不確定性,尤其跨境匯款時通常會遇到匯率波動等問題。
匯款流程改變的速度比較緩慢,但是人們對于具有更多功能來支持更快、更確定且更易于訪問的貨幣需求卻越來越多,這也引起了全球各國中央銀行的關注。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央銀行已經開始嘗試研究新型支付應用,其中有的銀行正在成為新技術的潛在創新者,這些新技術中就包含「代幣化」(
tokenization),提供了代表價值和轉移價值的更多可能性。讓我們舉幾個例子:
瑞典中央銀行 Riksbank 已經開始在試點環境中測試
數字貨幣 e-krona 了,也是第一個嘗試這么做的中央銀行;
中國正在探索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即央行數字貨幣(CBDC),預計會在短期內推出;
歐洲中央銀行(ECB)也一直在積極探索數字貨幣的各種功能。
但是,中央銀行并不是唯一探索如何利用新貨幣功能需求的機構,科技巨頭和其他
金融機構也在尋求創新,比如:
Facebook 支持的「天秤座」(Libra)就表明,私人的、非國有的穩定幣也可以作為跨境支付媒介,并在跨境匯款中發揮重要作用。
包括來自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 Morgan)、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和沃爾瑪在內的企業也在嘗試開發各自的數字貨幣,為用戶提供當前本國貨幣所不具備的支付技術和功能。
這些私人公司為推動創新提供了極大地幫助,但現在是時候探索數字美元實施方案來證明美元的未來了。最近成立的數字美元基金會(he Digital Dollar Foundation)主要成員已經發出呼吁有必要對美元進行創新,而且將與央行數字貨幣領域里的全球領導者埃森哲一起組建「數字美元項目」(Digital Dollar Project)來研究如何促進美國的數字美元代幣化潛在途徑、以及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和金融系統產生的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