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開始,全球資本市場開啟暴跌模式,目前已經步入技術性熊市。美股10天內4次熔斷,至今還沒有找到底部。面對這種情況,我可以理解很多人疑惑避險的黃金為什么不漲,但是我不能理解竟然有人期待
比特幣能夠避險。從2月20日到3月22日,黃金價格從1620美元/盎司下跌到1500美元/盎司,跌幅7.4%,同期比特幣下跌了40%。
2014年1月27日我首次公開談論比特幣。當時我明確告訴大家,“比特幣有價格而無價值,不具備貨幣屬性”。2017年1月23日我再次呼吁,比特幣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龐氏騙局,并且明確告訴大家:“比特幣唯一有價值的是整個數學邏輯本身”,這就是后來被資本熱捧的
區塊鏈技術!
比特幣和區塊鏈就像一對孿生兄弟。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用黃金刻了一個精美的“玉璽”,期待他能成為全球貨幣之王。這個玉璽上刻著:我為人類發明了一種永不通脹的貨幣,只有2100萬枚。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極客對這個世界開的一個善意玩笑。但是這個玉璽刻得特別精美,結合資本的貪婪,于是他就成為了迄今為止人類貨幣史上最大的泡沫。站在歷史的角度審視這場鬧劇,比特幣唯一的價值就是刻玉璽用的黃金。這個黃金就是——
區塊鏈技術!
比特幣的載體——區塊鏈技術只有剝離了貨幣外衣之后才能涅槃重生。防篡改、去中心、可追溯等特點只有在真實世界中得到應用才能獲得價值。目前比特幣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主要是毒品交易、武器買賣、綁架贖金、制售假證、互聯網勒索等暗網領域的地下經濟。剝離貨幣外衣后,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才得以重見天日。目前全球范圍內,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只有中美兩大玩家。我認為更具前景的要數中國。區塊鏈技術經過優化后已經在
金融、醫療、保險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某地保交所聯合多家保險公司,打造了分布式數據交互平臺、服務平臺等,起到了降低渠道費用、縮短服務流程的作用。2018年9月,某金融服務集團和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合作推出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處方,解決了醫療領域信息共享和患者隱私保護的難題。部分
電商平臺都已經開始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商品溯源、防止虛假信息,保障消費者權益。2018年6月某支付平臺在
香港上線了基于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只需要3秒即可完成電子錢包跨境匯款功能,而傳統的跨境轉賬需要幾天。正是因為這些實際應用,2019年全球至少有763 家投資機構參與了516筆
區塊鏈項目的投資或并購。在當下全球股市暴跌的情況下,中國的區塊鏈板塊仍然保持了平穩。2020年以來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暴跌30%以上,上證指數下跌11%,而區塊鏈板塊則上漲了1.8%。
未來,工業互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將是下一個超級風口。目前,中國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已經初具規模,5大國家級節點(
重慶、
北京、上海、廣州、
武漢)的日均解析量達到100萬次,47個二級節點已經覆蓋20個行業,企業節點累計已接入1059家,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超過25億。隨著工業互聯網連接規模的擴大,我們迫切需要通過區塊鏈將產業鏈上下游間的數據銜接,解決企業間生產協同、信息共享、資源融合、柔性監管等新型問題。
本次疫情將會加速區塊鏈在兩方向的發展,一是公共信息的傳遞;二是中小企業信用的建立。但是這兩個方向都需要一個中心化的機構:政府、行業協會、銀行等進行主導才能充分發揮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價值。比如疫情暴露了我們慈善行業的一些弊端,而區塊鏈和捐款相結合可以精準追溯每一筆善款的來源、流通、使用方向,實現全程透明。透明恰恰是慈善事業的最高標準。在疫情信息傳遞方面,目前的信息傳遞系統是省縣鄉的垂直上報體系,假如防疫信息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直接鏈接醫院、社區、疾控中心、甚至公眾,那么任何機構試圖阻止疫情信息的傳播都將是無效的,疫情相關的謠言都會不攻自破。
疫情之下生產停滯,中小企業經營受到嚴重影響。清華經管和北大匯豐對995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34%的中小企業賬上余額只能維持1個月以內,33.1%可以維持2個月,17.91%可以維持3個月。如何鑒別哪些企業值得優先救助對銀行來說是巨大的成本,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則可以部分解決這些問題。銀行聯合產業鏈的中心企業,通過區塊鏈技術溝通上下游,甄別出哪些是真正有訂單但是缺乏短期資金的企業,然后給予融資。某銀行就是用這種區塊鏈的方式建立了應收款鏈,幫助了1.7萬家企業盤活了融通資金,本次疫情期間應收款鏈也在繼續發揮作用。2月7日北京某集團也開始試驗基于區塊鏈的
供應鏈債權債務平臺。相信未來區塊鏈在中小企業授信方面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剝離貨幣屬性,區塊鏈涅槃重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