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星:技術是個手段,人類經濟的進步都是被技術牽引走的。因為技術進步,生產力結構發生變化,生產關系變化我們的文化就變化。所以技術是人類發展的主線。技術到來之前和之后是有巨大的文化認知差異的。但技術本身是中性的。
艾誠:你曾經是快的的創始人,后來沉寂兩三年,這一次以區塊鏈投資人的身份重現,你投資了很多區塊鏈的項目。我忍不住好奇,你是真的信仰區塊鏈,還是認為在區塊鏈的世界里你可以重整旗鼓?
陳偉星:其實區塊鏈在我們投的公司里面比例比較小。我們在其他的領域(也有投),像汽車制造,車和家A輪也是我們領投的,在空間IOT領域投了好多家公司。區塊鏈太有革命性了,太容易被誤解了。前段時間還有很多年輕人因為區塊鏈被誤解不敢回國。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只說了幾句話,被媒體放大了而已。
在未來,我堅信區塊鏈是最大的技術變革。區塊鏈的投資機會分別是基礎設施、治理模型、商業應用的經濟模型。
艾誠:從九四政策的出臺到今年3月份的一波大跌,每個人都在內心摸索,我做這件事情的邊界在哪里?只有陳偉星同學非常勇敢和高調出來給大家做區塊鏈的布道。問題是尺度在哪里?邊界在哪里?
陳偉星:政府對基礎設施還是特別寬容和支持的。中國是全世界政策調整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政府都把區塊鏈都寫進《十三五規劃》,所以它依然愿意去創新,去實驗,去立法。中國有很強的政策調整的容納度,央行叫做動態監管。但是政府寬容并不代表可以坑蒙拐騙了。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就如何去反欺詐、反傳銷、反操縱。
所謂的尺度,就是心里有底。不能把募來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每個人自律還是很重要的,一旦掉進陷阱,未來可能要為它付出代價。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