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公募募集到1000萬美金的
btc/ETH之后,一切才剛開始。如何用好這筆錢,開發產品推廣服務,最終做到團隊、天使投資人、公募投資人(消費者)、交易所投資人(消費者)和未來所有合作伙伴以及消費者的多贏,這才是最大的考驗。
騰訊的股票一直漲,不是因為馬化騰自己做市拉盤(所謂的坐莊),而是因為大量的用戶心甘情愿的花錢消費騰訊的游戲,貢獻利潤給騰訊。坐莊的唯一目的是割韭菜,這是萬萬不可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如果想要你的
token在長線看來一直漲,唯一的核心手段就是開發出白皮書描述的產品,消費者真的花錢來用你的產品,消耗你的Token(Token回到基金會或者BVI公司賬戶),就像Ether這類公有鏈的Coin,都是GAS會被消耗掉。要把你預售出去的Token賺回來,這是基本目標。
我們都知道開發產品需要周期,短時間內產品沒上線,但你的Token已經在交易所交易了,該如何維護你的幣值?這個時候只能靠“向潛在用戶販賣夢想”了,說到底就是營銷前置,讓大量的用戶提前買單,不斷地來形成買盤。這個過程是一個系列的營銷推廣,結合產品的每一次Milestone。所以很多ICO項目每周都要在
telegram和Beechat或者社交媒體公布自己的開發進展,任何好消息都要第一時間放出來讓社區知道,讓消費者看到,讓他們一方面堅定信心持有Token不拋,另外讓更多的人看好并買入或者加倉,持續創造買盤。
當然,這對ICO創始人的PR和營銷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戰。沒辦法,這個新的時代,創業者能力確實需要提高了,只會埋頭干活不會營銷推廣的創始人,可能要找到合適的Cofounder來彌補。因為ICO的本質是公募,公募的本質是營銷前置,是產品使用權預售。以前募資面對少數機構投資人講明白技術的優勢可能就拿到錢了,現在要面對大量的小白消費者來講出你的優勢和特點,方式方法肯定不同了,對創始人的能力要求也變了。
如果創始團隊營銷能力就是很差或者產品開發需要較長周期,公募效果不理想或者持續不了那么久,怎么辦?這個時候,我想就有必要引入做市商幫忙了,這是有成本和代價的,但也是不得已的。做市商一方面提供流動性,另一方面也要護盤。如果私募太多,每個投資機構手里籌碼太集中,基本上是無法護盤的,除非都鎖幣,但是鎖幣也終有解鎖的一天,這些私募機構終究是要獲利走人的。如果不是賣給大量的真實用戶,那就只能是賣回給團隊了。這樣來看,早期的私募就真的成了高利貸。除非你任期跌破發行價,在這種情況下,當年這些擠破腦袋要你給額度,要投你的私募投資機構未必會給你好眼色看。試想一下,你能承受得了嗎?
考慮到破發的壓力,以及未來自己要回購的成本,發行價就不能定太高,在產品真正開始盈利(賺回Token)之前,所有的天使、私募和公募的ETH和BTC,都是“借來的”,都是要還的。還是那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掂量一下自己將來的“償還能力”。
除非你就是來割韭菜的,但這種項目絕對不是我要參與的,我也承受不起陪人割韭菜的因果報應。現在
幣圈大佬們賺了不少錢,但很多人收的不是智商稅,是貪婪稅。但他們自己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終有一天也會繳同樣的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繳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