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72小時,
濟南市市中區招商引資工作開啟“加速”模式,先后與
北京、
福州、
昆明、日本東京等多地“屏對屏”聯動,全方位、多層次推介濟南及市中區優勢資源和發展要素,簽約一批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創新項目,促成一批重點企業與科研院校的技術合作項目。為市中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高質量發展賦能提速。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記者 曹建民 通訊員 李猛 孫化鵬
高精尖項目聚集
賦能高質量發展
走出去,海闊天空;請進來,山高水長。連日來,濟南市市中區簽約活動密集。
3月12日,山東安可
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落地,作為全省首個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培育為一體的創新創業綜合平臺,研究院不僅有以航天信息(600271,股吧)為首的央企牽頭建設,有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的行業引領推動,還有以華耀資本領銜的多家基金深度參與,搶先布局區塊鏈產業,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3月13日,山東通匯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易見
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簽約落戶市中,作為山東省總部企業及外省龍頭企業,兩家公司強強聯合,“牽手”市中,簽約通匯易見
金融科技項目,致力于打造全新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為市中打造國家級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和全省特色金融集聚發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3月14日,市中區聯合山東建邦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約落戶iTOT 總部及共建 iTOT 東京孵化器,開展戰略咨詢、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交易、人才引進、產業招商、國際合作以及日本高精尖技術孵化、國際科技服務等工作,并針對山東產業布局和區域特色,孵化加速日本的“高精尖”技術向山東轉移……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相關負責人介紹,先后三批項目簽約,不僅為市中區帶來了投資,帶來了項目,帶來了人才,更帶來了市中區發展的新機遇、新動力(310328)。這是市中區抓好省、市戰略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之舉,也是全力推進“高精尖”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有力實踐,展現了市中區全方位開放的胸襟和實干。
思路創新
確保防疫招引“兩不誤”
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空間,卻隔不斷市中區與企業攜手發展的愿望。
市中區始終把“雙招雙引”視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以大招商、大引才培育大產業、帶動大發展。
“招商引資工作不能停、不能等、不能靠,要變換方式方法。”在這樣的工作思路下,市中人持續聚焦高品質服務,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從傳統“面對面”轉為網上“屏對屏”,由“見面簽”升級為“連線簽”,以網絡視頻的特殊方式對接項目、推進工作。
此外,市中區落實重點項目專人跟進制度、“服務大使”制度,對重點項目定期調度,專項落實。加強對招商信息的統計篩選,加強對招引落地項目的跟蹤調研,充分了解企業在開辦運營、享受政策等方面的需求和難題,確保招的項目落得下、落得快、落得好。
市中區堅持市場化招商,推進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產業招商、資本招商;堅持社會化招商,發揮好16名“雙招顧問”的作用;堅持專業化招商,結合全區園區工作改革,采取“專門招商隊伍+”的方式,加強招商項目分析研判;加強與專業機構的合作,強化產業鏈招商、產業集群招商。同時,加大招大引強力度,重點引進總部企業,做好“新生”“嫁接”“聯姻”等總部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工作。
優化營商環境
推進“一帶一城”建設
思想境界決定發展高度,把自己置于更高緯度才能謀求更加開放、更具機遇的大發展。此次多個科技創新項目簽約落戶市中,既是對市中發展成果和營商環境的認可,也是與全區發展戰略的深度契合。
今年,市中區堅持“產城一體、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興業”,樹牢“精明增長”“精致城市”理念,緊緊抓住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這一重大機遇,舉全區之力推進“一帶一城”建設。“一帶”即以二環南路為軸線,構筑集科創平臺打造、科創企業培育、科創人才合作、科創項目扶持、科創成果轉化于一體的“二環南路科創產業帶”。“一城”即以生態優先為前提,以綠色發展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一體推進大澗溝——復興區域、綠色智造產業集聚區、鳳凰山片區在內的“南部科創新城”。隨著多個項目落戶“南部科創新城”中心位置的山東科創大廈,市中區推進“一帶一城”建設的步伐更加穩健有力。
吸引項目落地后,如何讓他們安心發展,使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智慧創新,更呼喚強有力的政策保障與環境支撐。市中區將始終堅持“請讓我來服務你,就像服務我自己”的理念,像珍惜泉水一樣珍惜專家人才,像尊敬名士一樣尊敬企業家,像優化空氣質量一樣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做到有事現身、無事不擾,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構建“企有所憂、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應,企有所需、政有所為”的命運共同體。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