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
區塊鏈課題組日前在《中國
金融》撰文指出,區塊鏈在對信息可信共享要求較高、對并發量要求較低的領域,例如交易結算、貿易金融、產權轉讓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實際上,在上述這些金融場景,包括金融監管部門、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在內的多方均已廣泛引用
區塊鏈技術。
上線于2018年9月的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如今已相繼開展了
供應鏈應收賬款多級融資、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再貼現快速通道和國際貿易賬款監管四項業務,連接的銀行和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外匯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的建設也日趨成熟。該平臺于2019年3月推出,根據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在記者會上披露的數據,春節假期以來,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融資放款額達2億多美元。
京東數科則于2019年6月推出市場首個區塊鏈ABS標準化解決方案,幫助資產方、計劃管理人、律師事務所、
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托管行等ABS業務參與機構優化業務流程,提升ABS發行業務效率。與原有技術方案相比,可減少85%的部署時間,每年每個業務節點可節約運維成本超百萬。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助力抗“疫”過程中,區塊鏈技術在助推企業融資過程中進一步發揮了作用。2月上旬,
北京市正式上線了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債權債務平臺,提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賬款確權證明,并支持中小微企業獲得確權證明后在線發起融資需求。除此之外,浙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紛紛開展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將核心企業與鏈條上供應商的合同全程上鏈,有效解決了企業應收賬款的真實性問題,從而將企業大量難以盤活的應收賬款改造成區塊鏈應收款,實現了線上化的高效融資。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