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token影響,在
區塊鏈項目(有發幣部分)創業中,企業大多會刻意繞開監管機構,但區塊大陸不一樣,用一句話來解釋,區塊大陸是一家為
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提供底層技術服務的區塊鏈公司。其為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打造了一條公鏈——Celes Chain(后文稱為C鏈)。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落地場景很多,例如在銀行業,可以將區塊鏈的KYC技術(know your costomer)應用到身份認證的場景中。高寒向瓦斯財經(ID:pinduqukuailian)舉例說明了具體的應用場景。
用戶江珊因為工作緣故,經常需要飛到
香港的銀行開戶,當她在匯豐銀行開戶時,銀行會要求其提供身份證明、住址、資產證明等材料。而江珊再去花旗銀行開戶時,同樣也會被要求提供相應材料,其實這些材料信息
大同小異,但生活在大陸的江珊為此甚是苦惱,去香港開戶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消費,還要付出很多時間。
另外,銀行為了服務一個客戶,也必須提供一套從合規、風控到銷售的流程服務體系。于江珊和銀行而言,這其中都造成了重復資源浪費、高成本投入以及時間損耗。
區塊鏈最大的特點是把數據的持有者具象化。用戶在區塊鏈上會擁有一個自己的數據包,他們可以選擇將個人數據授權給銀行或者其他機構,當江珊需要同時在匯豐和花旗開戶時,直接將數據授權給這兩家銀行即可,不需要來回折騰,浪費時間和物力,同時銀行也會節約了數據獲取成本。
在券商領域,KYC也具備類似的應用場景。此外,
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應用到OTC場外交易中,因為場外交易時效性要求并不高。雖然目前的公鏈在時效性和運轉速度上仍不能滿足二級交易市場需求,但場外交易還是可以的。區塊鏈在私募基金的應用場景則主要是資格認證、持牌記錄等綜合性背景認證,解決的也是征信問題。
高寒接著補充道:“一級市場的很多資產流動性比較差,投資人對此認知也弱。假設李迪花一百萬買了城投債的信托,該信托包里可能同時打包了一百個投資項目,若其中一個地產投資項目黃了,身為投資人的李迪是完全不會知道具體投資項目進展的,信息透明度極差,而造成這種信息不對稱可能是流程因素,也或許是人為原因。C鏈可以增加一級市場資產信息的透明度。”
區塊大陸的技術應用上,更大的亮點在于為監管機構服務。通常監管會向下級機構發布指引政策,在銀行體系中,監管發布的“指引”一般包含存貸比、貸款利率范圍、規則適用性等內容,各個銀行的法規部門會嘗試理解監管的指引要求,并與之溝通。但在此過程中,溝通成本會增加,而且各銀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正確理解指引要求而發布不合規應用,引發法律合規風險。
在區塊大陸的C鏈上,監管的指引會被翻譯成智能合約代碼標準,銀行在繼承指引智能合約代碼的同時也繼承了所有規則的定義。因為銀行的貸款智能合約是繼承于監管的合約,采用的是同一個框架,故能降低法律合規風險,不會導致不同銀行因對指引理解不同而誤判的現象出現。
“區塊大陸的主旨是通過提供區塊鏈技術來降低金融機構的成本,提高監管的效率,并不是改變政府的監管政策,這也是監管為何愿意使用C鏈,把大量用戶和數據移植到C鏈上來的原因,同時也是區塊大陸和監管機構合作的思路。”高寒對瓦斯財經解釋到。
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清晰的思路讓這個團隊目標準確,直指落地。在準確的行業理解和清晰的目標邏輯下,這群來自清華+北大+伯克利+中投+中金+國開銀行+騰訊+高盛+港交所的追夢者開始了奮力狂奔。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