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
區塊鏈的發展并未止步于宏觀層面,有不少省份提出了更為具體細化的工作要求。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
北京、
廣東、
福建等7省市重點提到當地區塊鏈發展的落地應用或場景。其中,政務領域成為最受地方政府關注的區塊鏈落地場景,有5個省市提到了加速政務落地、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具體來看,北京、
山東、
江西、福建、海南均對區塊鏈促進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抱有極大期待。北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建立以
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開展“秒批”“無感審批”等智能場景應用。江西則提出,打造“贛服通”升級版,探索“區塊鏈+無證通辦”。福建表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實施“鏈上政務”工程,加強數據有序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功能,運用大數據、
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依法保護個人信息。
2019年啟動“政府上鏈”工程的福建省,
區塊鏈應用目前主要分布在貿易融資、
供應鏈金融、電子發票、醫社保等領域。福建省區塊鏈協會會長陳意斌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政務領域是區塊鏈很好的落地場景,‘政府上鏈’既加強了地方政府執政能力,提升政策制度執行過程中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協調好政府與市場及社會的關系。”
區塊鏈技術具有改變生產關系的重要作用,其重要性日漸顯現,在政府信息化、社會治理網格化、節點化等方面都具有廣闊發展前景。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強調,“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環境里,電子政府已經不是互聯網時代的政府信息化了,應該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和基礎設施之上的政府信息化。區塊鏈技術要實現的是全社會的信息透明化,以及重建社會信用體系的作用。”
迅雷鏈總工程師來鑫分析認為,面對數字化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區塊鏈作為構建秩序、規則和信任的典型技術手段,在數字化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了可追溯機制和多方高效協同等能力,可幫助實現更為高效、有序、可信的治理和監管。所以,未來在政務領域,應用區塊鏈也是必然發展趨勢。
“具體來看,在數字身份、房屋產權、電子票據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政務領域,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諸多痛點。”來鑫舉例稱,“比如,在政務公開透明化的趨勢下,針對監管部門以及社會的知情、決策和監管等需求,區塊鏈的分布式技術可以讓加入節點實時同步數據,同時可以防篡改,一旦記錄上鏈就不能任意篡改,大幅提高數據造假、瞞報的成本,降低監管難度,提升政務公信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